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表特别致辞,介绍“全球新局势”下的中国方案,并与100多位全球工商界领袖对话,详解中国改革开放举措。在论坛致辞中,李克强首次提出“双引擎”概念: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趋时适治”。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离不开破釜沉舟之策,少不了壮士断腕之心。启动“双引擎”,支撑“双中高”——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的“强思路”令世界耳目一新,坊间赞之为“克强经济学2.0”。
2014年我国GDP增长7.4%,创下24年以来最低增速。尽管这一增速高于市场预期,但“硬着陆”的隐忧还是不绝于耳。不过,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细节,比抽象的担心可能更为实在: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不降反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48.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面对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会否带来负效应的担心,“双引擎”的提出,为世界经济开出了“新盘尼西林”,也彰显出复杂形势下的大国自信。
这是一个必须让市场做决定的时代,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既不能旁观袖手,也不能乱挥舞手。李克强在达沃斯首提“双引擎”概念: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简言之,新引擎就是激活市场伟力,以“创新”为关键词回应“工业4.0时代”的要求;传统引擎则是谦抑政府之权,正视公共基建等投资在短期内的重要作用,回应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增长”作为五大任务之首的底线共识。如果以一个字来概括,“双引擎”中的新引擎意在“活”,而“传统引擎”则意在“稳”。
从现实的可能性来看,“双引擎”不仅是经济理论的蓝图描画,更是指向未来愿景的必由路径。打造“新引擎”,就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眼下,中国正在做两件事:一是全面深改,在行政体制中继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二是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保护各类合法的产权。这些努力,为“新引擎”澎湃运转提供不竭动能。改造“传统引擎”,其实不单单指向经济增长,更意在普惠民生。数据显示,中国公共设施的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于此而言,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短期看裨益经济增速,长期看增益民生福祉。
当然,经济发展不只是数字游戏,内在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才是核心中的核心。“双引擎”不只是柳暗花明的“药方”,更是长风破浪的“罗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是27.8%。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则预计,2015年中国仍可能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双引擎”,亦是世界新机遇。
“促改革、调结构”,这是“双引擎”的主基调。新常态下,提振中国经济发展信心,也是为世界经济破局提供最有价值与诚意的思考。(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