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22日在苏黎世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他说,中国将尽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继续向埃博拉疫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国际社会一道帮助疫区人民早日驱除病魔。他赞扬陈冯富珍多次亲赴疫区,表现出了该组织的无畏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许多重要场合都表示了对非洲埃博拉疫区的关注,以及向疫区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决心。去年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全会和东亚峰会上,中国总理在发言中都提及埃博拉疫区。“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抗击疫情,直到最后胜利。”此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凸显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于世界福祉的责任心。此次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和华人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会谈时候,依然把埃博拉疫情作为主要议题。
中国并不只专心于内涵式发展,作为全球的重要一极,中国愿意把眼光放在世界性的层面。这其中,和平发展、经济建设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也看到了地域性事件给予世界整体性的影响。乌克兰东部的冲突,就起源于某个黑天鹅事件,现在却成了搅乱欧洲乃至全球的不稳定因素。从西非三国源发的埃博拉疫情,长时间焦虑着世人的神经。就在大多数世人在对岸观望时候,来自中国的援助已经开始登陆。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向埃博拉疫区已提供至少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现有数百名专家和医护人员在疫区参加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这种医护人员和物资援助的接力一直在呈增量态势。有人未免要问,中国对远在千里之外的非洲大陆埃博拉疫情抱有巨大的关切,出发点是什么?答案可以在此次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找到。
《维护和平稳定推动结构改革增强发展新动能》——这是李克强总理发言稿的标题。摆在第一位的要素就是“和平稳定”。“和平”不难理解,通常指没有战争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而“稳定”,则有多线性的解读出处。埃博拉疫情的发展,重创非洲大陆的经济贸易,但它的蔓延之势,还让欧美的航空业也遭受到重创。在它蝴蝶翅膀的扇动下,旅游业、贵金属和农产品都将产生非为人的波动。这对于正在爬坡迈坎的世界经济来说,是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埃博拉疫情带来的另一面不稳定,是给人类带来的恐慌效应。这比经济波动更加具有杀伤力。而此次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发言中说到“人类在艰难时刻,总是能激起突破困境的勇气。”面对埃博拉战役是需要勇气。而这种勇气,不仅来源于言行,更来自于实干。
2015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全球新格局”,此时这五个字已成热词,达沃斯论坛的与会者都在讨论。全球新格局下,谁都不是漂泊在外的鲁滨逊,谁也不是能够独善其身的那个人。实现全球新格局,如何找到试金石,埃博拉或许是个切入点。来自西非的埃博拉如今依然式微,但它灰烬之下的不稳定因素,依然是需要全球人加倍关注的。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和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的会见,中国也积极配合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开展工作,围绕世卫组织路线图提供援助。这些,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于世界稳定做出的应有之义。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情况下,这种“雪中送炭”,更见真情。(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