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十三五”要着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制约,特别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常规污染物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和自净化能力。当前要促进大气、水资源、土壤等环境质量的全面好转,除严格排放标准和加强治理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 去年12月份联合国气候大会提出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也意味着到本世纪下半叶要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或零碳能源体系,取代当前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高碳能源体系。这将加速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向低碳化转型,从而将重塑世界经济、贸易、能源和技术竞争格局。当前我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既是在国内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顺应世界能源变革和低碳转型的潮流,深度参与并引导全球治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选择。 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和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7%的约束性目标,现均已超额完成,而且其下降幅度远超发达国家和世界同期平均水平,节能降碳成效举世瞩目。当前我国又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自主贡献目标,届时经济持续发展将不再依赖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也不再更多地占用地球环境容量,成为我国资源环境形势根本性好转的重要标志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十三五”期间将以该目标为导向,加强绿色低碳转型的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强化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包括加快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和价格机制改革,启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在实施单位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的同时,探索实施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 我国新常态下经济深度调整,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将有效改变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高碳发展方式,走上创新驱动型内涵提高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当前,钢铁、水泥等高耗能原材料产品需求已开始下降,将有助于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量将达到峰值,能源总需求的增长将主要依靠增加非化石能源供应满足,常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打造并形成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环境有效改善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方共赢局面。
何建坤 简历: 男,1945年8月生,河北安平人。中共党员。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曾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长期从事能源系统工程、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2012年11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简历来源:国务院参事室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