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银川市工商局信义工商所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肉类经营户的“两证一章”。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
我国已建立食品危险性评估体系,为科学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提供了依据。
目前,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初步形成,监测点覆盖15个省区市8.3亿人口,重点对消费量较大的54种食品中常见的61种化学污染物进行监测,并获得了40万个监测数据,基本摸清我国消费量较大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和重要致病菌的含量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
我国制订完成的食品卫生标准达400余项,基本覆盖了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是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卫生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检验方法和诊断技术标准。今年上半年,卫生部组织完成了35项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涉及2040种食品添加剂和987种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十一五”期间,卫生部将加强食品标准间的协调统一,重点做好食品微生物、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近年来,卫生部组织了全国膳食和营养调查以及总膳食研究,掌握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饮食和疾病谱变化情况。根据风险评估,卫生部发布了食品中苏丹红、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啤酒中甲醛、面粉中溴酸钾等多项食品安全性评估结果,及时消除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引导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同时,卫生部发布了蓖麻籽、霉变甘蔗等十余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使消费者及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记者白剑峰)

卫生部发言人:我国已制订400余项食品卫生标准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周婷玉、朱姝珠)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0日指出,目前我国已制订完成400余项食品卫生标准,基本覆盖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
北京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现代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刘浦泉)北京市不断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已初步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监测抽查65大类食品的43791个样本,总体合格率达95%。其中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蔬菜、猪肉和豆制品等六类食品的合格率达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