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的员工们在分析1号机组运行后的有关环境参数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发出的大量安全、清洁的核电正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华东电网
东海之滨,秦山之麓,历史再一次垂青这片民族核电崛起的热土。7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核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扩建项目,这既是中国核电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国家对自主设计、建造、管理和运营的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充分肯定。
“中国核工业的半壁江山在秦山,核电国产化的命运在秦山二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
发展民族核电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体秦山二核建设者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根据“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国家重点工程——秦山二核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是“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唯一国产化商用核电站,这使它经历的坎坷是国内其他核电站建设难度的总和。
1996年开工伊始,秦山二核就遭遇自主设计的图纸仅6%的困境,而按国际惯例,核电站只有具备60%的设计图纸才能动工。
为了抢回图纸严重滞后造成的工期拖延,秦山二核做出了向国际惯例挑战的“三个提前介入”的重要决策——“安装提前介入土建、调试提前介入安装、运行提前介入调试”,秦山二核硬是在抢回工期的同时探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自主管理方法。
2002年4月15日,秦山二核1号机组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创造了我国核电建设史上的奇迹。
但一年多后,秦山二核又突遇严峻考验——2号机组国产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竟发现焊缝缺陷,这将直接影响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决不能让中国的民族核电毁于这条小小的焊缝!”艰难时刻,时任秦山二核业主的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江的这句话立刻稳住了军心。
于是,他们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压力,积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在3个月完成了制定返修方案、考察承包商、签订合同和现场执行等一系列补救措施,终于使2号机组抢回了19个月的建设和调试工期,于2004年5月3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在这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55项关键设备中,有47项是我国研制的,按设备价格计算,国产化率达55%。秦山二核的自主建设,使民族机电行业制造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中国已基本具备“问鼎”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能力。
“我们看到了当年核工业人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精神在核电建设中的延续。”曾悉心考察秦山二核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建士说。在这里,他与同行的10位工程院院士还发现许多中国核电建设的新记录。
秦山二核首次按照国际上先进的核电站建造标准,不经原型阶段,自行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CNP600。
秦山二核单位造价为1330美元/千瓦,远低于国内同期引进的核电站,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根据世界能源组织最新公布的核电站单位功率造价,秦山二核是全球已建和在建核电站中造价最低的之一。
秦山二核优化了反应堆堆芯设计,优化了两环路的系统设计,优化了系统的总参数,许多技术参数都居国际领先水平。
……
正是这些骄人的“核电之最”和300多项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标志秦山二核已开始决定核电国产化的命运,并为我国可持续地自主发展民族核电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