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非公经济
 
 
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在武汉经济发展中作用愈加明显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7日   来源:统计局网站

    “十五”期间,武汉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舆论导向,环境优化,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武汉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所起的作用愈加明显,已成为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民营经济比重逐年增加,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民营经济增长的加速器。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67.32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34.62%,年均增长速度为16.03%;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9.3%,比2002年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88.66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部民营经济增加值的63.68%,个体私营经济对民营经济的贡献率达68.7%,拉动民营经济增长9.8个百分点。

    二是民营企业经营领域逐步拓宽,由商贸型向多业并举过渡,呈现多元化特征。民营企业从商品流通、餐饮等服务业起步,向加工制造、房地产、种养殖、金融、科技、教育、体育、卫生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发展,进而向生物制品、医药、激光、电子信息等知识密集、智力密集型行业进军,积极拓展到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近年来,民营经济迅速向第二产业渗透,全市2004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648家,比2002年增加20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46.2%,比2002年上升17.2个百分点。同时从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的私营企业有4356户,比上年增长45.5%。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占全市房地产企业总量的65%,完成投资占全市房地产总投资的60%,在全市房地产的十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半数。

    三是民营科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全市2004年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800家,实现科工贸总收入323.66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加民营科技企业600家,实现科工贸总收入增幅达61.83%。同时,2004年实现利税40.04亿元,全市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1480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6.45%。以红桃K、精伦电子、凯迪电力、人福科技、楚天激光、蓝星电脑、正远电气等企业为排头兵,正在形成一支非常活跃的科技产业生力军。可以说,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成为推动武汉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民营经济在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凸现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在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6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9.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近6个百分点。

    2、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2004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22.86万人,比上年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为国企改革职工分流提供了可靠保障,成为稳定社会实现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

    3、民营经济市场影响力加速提升,民营外向型经济增长迅猛。2004年,全市有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民营企业已达793家,比上年增长97.78%,完成出口总额2.44亿美元,增长103.33%。民营经济内贸份额已占全市半壁江山。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批零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0.88亿元,增长13.39%,占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51.1%。

    4、民营经济为民间资本找到了一条重要的投资渠道。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直接融资难的现状严峻。据调查统计,截止2004年末,武汉地区各金融机构对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仅占各项流动资金贷款增量的8.88%。截止2005年上半年,武汉地区中小企业长期贷款占比仅为5.44%。由于民间资本带有区域性,很容易了解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减少由于信誉问题引起的纠纷。调查显示,近年来,民营企业已成为民间资本的一条重要投资渠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