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环境保护
 
哈尔滨恢复供水 应对水污染事件取得阶段性胜利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27日   来源:新华社/环保总局网站

  11月27日,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第四制水厂的工人在紧张地工作。 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杜宇新表示,按照计划,哈尔滨11月27日晚11时左右将恢复供水,并作出郑重承诺:确保按期供水,确保市民喝上安全水。杜宇新说,现在恢复供水是城市当务之急,哈尔滨市已制订恢复供水方案,该方案经国家建设部组织国内知名专家补充完善,现在正抓紧实施。当天下午,哈尔滨市完成了恢复供水生产性试验,经过专家组测量,出厂水水质已经达到国家标准。哈尔滨市恢复供水后,将用三种颜色标示水质:一为红色,不能饮也不能用;二为黄色,能用不能饮;三为绿色,表示达到饮用水标准。专家建议,恢复供水后,市民应先用后饮,按照政府公告用水。新华社记者摄 组图<<

黑龙江省应对水污染事件取得阶段性胜利   

    新华社哈尔滨11月27日电(记者高欣、王春雨)27日下午6时,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市民庞玉成家里,喝下了恢复供水后的第一口水,实现了他在恢复供水后喝“第一口安全水”的承诺。这标志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为人民安全负责,及时处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18日16时,黑龙江省获知松花江水污染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高密度监测。在掌握水体严重污染情况后,省委、省政府提出“沉着应对、科学应对、有序应对、依靠群众应对”,要求确保沿江人畜饮水安全,确保不发生人畜中毒事件,确保人民生活秩序正常和社会稳定,全力以赴开展各项防控工作。省政府还从省长预备费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处置此次突发事件。

    动员市民足量储水是当务之急。21日,市政府通过电视媒体公告,动员市民储水,使停水前全市人均储水达30公斤,可保证居民3天以上的生活用水。同时,启动全市现有918眼地下水井,保证日出水量20万吨以上,并组织力量打140眼应急供水井,哈尔滨市纯净水厂家确保日生产和组织纯净水2500多吨。省政府协调各地市及省外为哈市调水,日调运量达2500吨。从22日起,全市饮用水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没有再发生抢购现象。

    哈尔滨市实行紧急状态下的用水管制,全市关停数千家洗浴场所和洗车行,对大型餐饮企业限量供水,引导居民节约用水。市里拿出100万元,重点保证困难群体生活用水,免费送水到户。对重点单位用水统一调度,保证了医院接诊、大专院校上课、重点企业生产正常化,做到了供热、供电不停,消防用水每日必保储水150吨以上。

    针对曾出现抢购饮用水等现象,有关部门立即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秩序。实施一切水资源由政府统一管理、调度和使用,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检查力度,严格防止、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质检部门对桶装水、瓶装水及饮料等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监督检查,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产销。采取省内集中、省外调运、集团采购和开辟运输绿色通道等措施,全力保证水、乳品、饼干、等食品供应,实行重点商品市场供应日报制度。省市物价局发布公告,规定全市所有商服网点销售饮用水及相关产品的价格必须维持在11月20日前的水平,确认因成本上升等原因,涨价幅度不得超过10%。

    针对社会上一度出现的传言,黑龙江省启动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协调机制,省、市政府发言人及时发布信息,释疑解惑,引导媒体充分报道省市应对水污染事件的决策部署和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宣传应对水污染工作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公安部门加强了社会治安,确保了社会稳定。

    为及时准确监测水质,有关部门增加了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做到每半小时一测,及时捕捉到污染源水头,准确摸清污染团运动状况,测出污染带长度。同时,顺流而下,紧密跟踪污染水头下行,准确预测出污染水头到达哈尔滨取水口的时间及可能的过境时间。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为群众自我保护赢得了时间,全省至今未发生一起人畜误饮污水中毒事件。

    在确认水污染后,省政府22日组织来自环保、化工、水处理、公共卫生等领域权威专家,进行周密论证,提出了用活性炭进行水处理的技术路线,并决定23日实施这一方案。24日,紧急调集1000多名武警官兵参加施工,确保27日恢复全市供水。同时商请加大上游水库放流量,丰满水电站放水流量由22日的每秒299立方米加大到24日的1090立方米,加快了水流速度,稀释污染物。

    黑龙江沿松花江有18个市县,直接饮用江水的城乡居民325万。省政府及时下发在污染水团到达地区禁止使用松花江水的通告,严防污染水体对沿江人、畜造成危害。卫生防疫人员、基层干部深入沿江居民区和村屯,向群众宣讲防止污染知识。对污染团即将和已经到达的江段严格监管,派专人巡查,禁止人畜接触污染水体,停止水上捕捞作业,哈尔滨市及时组织撤离沿江河滩居民。省卫生厅还确定了急性苯和硝基苯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在哈尔滨市明确了15家定点医院,建立救治专家组,落实了信息报告制度和救治措施。(完)

哈尔滨18时起陆续供水 工作组赴松花江下游检查

  新华社哈尔滨11月27日电(记者 高增双)记者从哈尔滨市有关部门获悉,根据省、环保部门监测数据,从11月26日20时起,松花江哈尔滨四方台水源地水质已持续达到国家标准。哈尔滨市政供水厂从11月27日18时开始陆续恢复生产运行,实行供水。

“我这七天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新华社哈尔滨11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 孙英威)27日13时,哈尔滨市制水四厂内机器轰鸣,水流平稳。

    正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建设部专家组专家高兴地向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报告说,目前出厂的水中硝基苯的含量仅为国家规定限值的4.7%,水质已经非常安全。

    “专家一席话,让我这七天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张左己脸上露出了笑容。

    自从21日哈尔滨市发出第一个停水公告开始,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两级政府便投入到了这次突发公共事件之中。黑龙江省政府迅速成立了以省长张左己任组长的应对松花江水污染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组织省直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落实水源、运力和分配等事宜。

    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内外城市的大力支持下,自23日23时哈尔滨市正式停止供水以来,市场上饮用水充足,社会秩序平稳。同时,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恢复供水所需的活性炭等物资已及时运抵哈尔滨市。

    经过这次水污染突发事件,哈尔滨市对供水厂进行了彻底改造。但恢复供水后,供给居民的饮水与停水前正常供给的饮水相比,指标能否更高、质量能否更好,这成了张左己一直牵挂的问题。

    在哈尔滨市制水四厂内,张左己一边认真查看水厂的各个车间,一边听取了水厂负责人的汇报。建设部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说:“现在市内几个水厂都增加了对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屏障,可以面对一定程度的污染物。从有机污染来看,我们的水质会比停水以前更好。目前出水时耗氧量的指标是1毫克/升,这大大优于原有3毫克/升的指标。”

    “从26日12时开始至22时,制水四厂的水量就达到了3万吨全流程、满负荷运行。22时,进厂水源处硝基苯浓度超标3倍,经过沿途的处理,到了水厂入水口处时浓度已降到标准的10-20%,出厂时的标准仅为标准的4.7%,是非常安全的”,张晓健说。

    张左己说,这次事件要举一反三,要吸取教训。从直接的角度说,我们居民的饮用水质量要比过去正常供水的质量还要好。从长远角度说,我们要解决好一个特大型城市、几百万人口的供水问题。

    短短的几十分钟很快过去了。临上车前,张左己再次对专家们致谢:“我非常感谢你们,我们的市民在正常供水时也可以放心了!”

松花江哈尔滨上游段硝基苯达标 全市恢复供水  

    新华社哈尔滨11月27日电(记者呼涛)黑龙江省环保局27日最新通报,截至27日14时,松花江哈尔滨段四方台水源地断面苯未检出;硝基苯浓度为0.0034毫克/升,达到国家标准。18时,哈尔滨市开始恢复供水。

    黑龙江省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6日20时至27日14时,断面苯一直处于未检出状态,硝基苯浓度持续低于0.017毫克/升的国家标准18小时,松花江较高浓度污染带离开哈尔滨市区。

    从24日至27日三日内四方台水源地断面硝基苯变化曲线图上看,24日7时达到较高浓度,25日零时达到33.15倍的最高峰值一段时间后硝基苯浓度变化缓慢下降,26日1时,较高浓度污染带开始离开此断面,至27日16时已超过38小时。至此,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城市上游的两个监测断面硝基苯均达标,水源地的两个取水口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据悉,黑龙江省环保局将跟踪污染带奔赴下游佳木斯等地,现场组织监测和防控工作。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