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共同分享我们盼望了几天的清水”
——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与哈市居民共迎清水
新华社哈尔滨11月27日电 27日18时,在哈尔滨市民庞玉成家中,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从容地举起了溢满清水的水杯,将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的第一杯水一饮而尽,以“兑现”4天前“第一口水我先喝”的承诺。
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污染松花江水质,给下游城市哈尔滨带来严重的水危机。23日,哈尔滨开始全市大停水,并承诺4天后恢复供水。
为了消除市民的疑虑,对百姓的健康负责,张左己早在停水之前就向公众承诺:“4天之后,第一口水我先喝。”
27日傍晚,张左己来到了住在道里区新阳路289号的市民庞玉成家。进屋后,张左己跟着庞玉成的二女儿来到厨房,打开水龙头。“我希望你们记者都看着啊!”面对闻讯赶来的记者,张左己风趣地说。
75岁的庞玉成老人是哈尔滨市道里区商委的退休干部,老伴马志新是新阳路小学的退休教师。张左己对庞玉成老人说:“今天,我就是想在这种家庭气氛中,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盼望了几天的清水。”
不一会儿,一杯滚烫的水递到了省长手里。张左己双手高高举起水杯,先是呷了一小口,笑着对大家说:“水还有点烫,味道很甘甜。但我不是说水的指标,这个指标得专家认定,专家说可以喝大家再喝。”
马志新接过话茬:“省长,你说话算数!”
“不是我说话算数,是共产党说话算数,人民政府说话算数,” 张左己认真地回答。
水凉了一会儿,张左己端起水杯,与大家一饮而尽。庞玉成老人放下水杯,说:“我今天很激动,刚编了一首小诗,给大家朗诵一下:斟上一杯放心水,心中感到格外美;党送温暖家家乐,百姓心里放光辉。”
挤满人的小屋里立即响起了一片欢笑声,4天来松花江水污染的阴霾在阵阵欢笑声中一散而尽。
哈尔滨为何能提前5小时恢复供水
新华社哈尔滨11月27日电(记者孙英威)在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政府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全力制定恢复供水方案并付诸实施。27日18时,哈尔滨市政供水厂开始恢复对市区供水,比原计划提前了5个小时。
哈尔滨市政府最新发布的政府公告称,根据省、市环保部门监测数据,从26日20时起,松花江哈尔滨四方台水源地水质已持续达到国家标准。哈尔滨市政供水厂从27日18时开始陆续恢复生产运行并实行供水。哈尔滨市政府官员此前曾表示,将于27日23时左右恢复供水。
提前供水的基础是应急措施及时得当。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东北市政设计院12位水处理专家制定的《关于恢复哈尔滨市政供水的实施方案》,24日就通过了有关部门的论证,并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省长办公会批准,开始立即组织实施。同时,专家们就污染带流经哈尔滨市后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影响开始进行科学评估和攻关。
为帮助哈尔滨市尽快恢复供水,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全国各地伸出了无私之手。负责松花江水污染处理的专家顾问组提出,污水团过后用活性炭粉末吸附水污染物。但哈尔滨市从全国各地只筹集到活性炭700吨,仍有700吨缺口。此消息经新华社播发后,国内多个省份立即与哈尔滨市政府联系表示愿意供货。
国家发改委对哈尔滨市调运活性炭工作高度重视,连夜组织货源。交通部、铁道部也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公路、铁路绿色通道,确保以最快速度运抵哈尔滨。25日,首批300吨活性炭由河北省唐山市紧急增援至哈尔滨市。26日,从河北、山西、辽宁、宁夏等地调入的活性炭也陆续到达。供水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武警官兵则昼夜工作,把大批活性炭摆放到净水池中,加紧净化水源,为恢复供水做好准备。
为加快污染水团下行流速、稀释污染水团浓度,经水利部等部门协调,24日丰满水库日平均放流量由600立方米/秒提高到1000立方米/秒以上,尼尔基水库的放流量也由20立方米/秒增加到120立方米/秒,为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及沿江下游居民尽快脱离污染水团提供保障。
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说,从专家论证、试验结果等方面看,恢复供水工作的总体进展顺利。这里面不仅有哈尔滨市的力量,还有国家和省里有关部门、专家的努力,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促成了哈尔滨市实现了提前恢复供水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