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环境保护
 
我国长江江豚数量正以每年7.3%的速率下降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12月14日电(记者魏梦佳、戴劲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称:目前,长江江豚数量正以每年7.3%的速率下降,长江内仅存江豚1000头左右。

    这个所的高级工程师魏卓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起,专家组每年都在长江重要江段对豚类生存状况进行普查。近20年跟踪监测表明,长江江豚数量下降速度相当惊人,江豚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据介绍,人类的酷捕滥捞和有害渔具渔法的使用,破坏了江豚的食物资源,水上交通运输产生的巨大噪音也对其声呐系统产生很大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改变了该地的水文环境,还阻断了豚类的洄游通道。再加上污染物的排放及在某些水域的过度采砂,都极大地破坏了豚类栖息地,导致江豚急剧减少。

    魏卓建议,有关部门除加大对豚类保护的资金投入外,在长江沿岸再建立几个江豚保护区,加强半自然保护区内江豚的繁殖保护工作,并进一步改善水质,通江纳苗,恢复天然的鱼类资源。另外,加强自然条件下的种群监测及自然栖息地保护,禁止渔民在滩涂地上种植开垦,以保证豚类生存空间。

    他还说:“尽管我们已初步掌握了淡水豚类的人工繁殖技术,可如果不抓紧对江豚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几十年后,它们也会和白鳍豚一样面临濒危的命运。”

    有“长江女神”美誉的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豚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是400多头,到90年代中期已不足100头,估计现在仅存数10头。(完)

 
 
 相关链接
· 贵州省林业厅设300余个监测点监视野生动物疫情
· 我国已经初步建成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
·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挂牌成立
· 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快速搭起框架
· 北京市建成中国最大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