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金融证券
 
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能解决多少融资难问题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5日   来源:新华网

    中小企业发债,一面是政府肯定的声音,一面是市场强烈的需求。然而,这一大门的打开,就一定能缓解中小企业急迫的融资难问题吗?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近日在上海透露,包含了“允许中小企业上市”、“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发行企业债券”等众多利好消息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草案,即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要鼓励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

    另有消息,曾为中小企业发债设下重重门槛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正在修改中。新《条例》将大大降低企业债券发行门槛,这意味着,以往只有大型企业独享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也能参与。

    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真的为时不远了吗?

    融资无门

    “融资难”一直是众多中小企业发展难以逾越的困境。据统计,我国约400万户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但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而企业发展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80%以上存在融资难问题,极大制约了中小企业做强做大。

    破解这一难题,近几年从政府、协会到各类金融企业新招迭出,但成效不明显。不否认,目前已设立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给了中小企业发展一定的支持,但这些基金每年只安排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从1999年到2004年5月,针对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全国只发放了18亿元,对于大量遭遇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此外,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新股发行已停顿近一年,中小企业期望通过股权融资获得发展,在现阶段只能是梦想。

    在这种背景下,金融业界将目光投向了一直不温不火的债券市场。降低中小企业发债门槛,增加其融资渠道的想法,开始吸引市场各方的注意。

     热闹假象

    这种呼声并非空穴来风。这一次中小企业发债呼声四起,与最近数月短期融资券的火爆有着密切关系。

    今年5月,央行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为期一年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这一新型企业债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对企业来说,只要符合条件,经过央行审核,就可以发行短期融资券,手续要比其他融资方式简单得多;更为关键的是,目前亮相的短期融资券获得机构投资者的强烈追捧,导致此类债券市场利率不断下滑,不少企业通过这一渠道进行融资的成本,甚至已经接近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短短数月间,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量已经接近千亿,一向冷淡的企业债,突然之间成为一个香饽饽。

    企业债市场罕见的热闹很快引发业界联想:能否允许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分享这种快速、低廉的融资?但事实上,这种设想并不现实。短期融资券的风险,是靠投资者自己来识别和承担的,而目前短期融资券获得市场追捧隐含的一个前提是,发债的其实都是被市场认可的资信可靠、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事实上,在银行信贷领域,这些大企业本来也是各家银行竞相争夺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短期融资券的火爆,有其特殊的环境和理由,并不能简单地推而广之,成为中小企业发债时机成熟的理由。

    障碍依旧

    种种迹象显示,企业发行债券门槛降低已是必然。但门槛的降低,中小企业要想依靠发债解决融资问题依然困难重重。

    信用评级缺失,仍将成为中小企业发债融资的主要障碍。企业债券是纯粹以企业自身信用为担保、无第三方担保的融资方式。尽管在进入门槛上并没有对企业性质的歧视,但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财务核算、审计报告等的缺失,其信息透明度和资信评级还不完善,中小企业发行的债券也就很难靠信用支撑得到市场认可。这将是中小企业发债面临的首要困难。

    市场选择也将是中小企业发债的最大挑战。目前金融市场一直存在中小企业“风险较高”这一观念,中小企业若发债也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其一,成本高。因为风险偏高,对风险溢价的要求自然升高,这就导致其成本高于其他机构;其二,即便仅有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定会影响投资者对后续发债者的信用认定,必然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可以肯定,政策的开放,不会改变金融企业“嫌贫爱富”的本质。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往往是金融机构信用资金追捧的对象。相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信誉,融资额度有限,机构在发放贷款前后则是严格审查和监督,更何况让这些机构去购买中小企业债券。金融机构主观意愿的限制,必然使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处于不利地位。从成熟市场经验来看,公司发债或者短期商业票据的主体也是大型的优质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障碍,不在于政策是否允许,而在于能否被认购。

    市场整体风险承受能力的偏低,也将长期影响中小企业债券的发行。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来看,能够以高收益抵冲高定价、高风险的投资者并不多。以散户为主的投资市场,不能为当前的沪深股市带来成熟的投资理念,同样不会改变债市的投资理念。没有了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就可能发不出去,更不可能通过较高的定价反映其风险。

    中小企业发债,难解燃眉之急。

    开闸之后

    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开了闸又如何?从目前而言,也仅仅是增加了一条融资渠道,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其融资难的困境。中小企业要真正将债券作为重要融资手段还为时尚早,其必然会经历一段自身发展以及市场培育的过程。

    但从长期看,允许部分已经有一定规模,成长迅速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却会对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起到探索性的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在于,无论是对于银行,还是其他机构投资者来说,投资中小企业的风险成本太高。那么,最终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提高利率去覆盖相应的风险。问题是,多高的利率,可以覆盖多大的风险?这需要长期的数据积累。在利率市场化刚刚启动的今天,中国银行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技术,都明显不足,直接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敬而远之。

    从这个角度说,中小企业发债,让更多的投资者一起来判断风险,其实是一种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迅速寻找合适的市场利率的过程,它的出现,有助于帮助银行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学会用较低成本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能力。理论上说,这无论对中小企业,还是对机构投资者,都有不小的好处。但这种好处要想变为现实的利益,仍需很长的时间。 (记者 蒋娅娅 陈春艳)

 
 
 相关链接
· 进出口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
· 河北22个项目得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基金资助
· “十一五”国家将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创新
· 四川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于18日成立
· 浙江9家银行率先试点中小企业信贷制度改革
· 周小川提出对中小企业信贷要做好六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