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海河道消除黑臭的新战役全面打响,主战场向郊区延伸———2006年投入10多亿元,重点推进近郊6镇24条河道整治;3年内,力争使其中 1/3河道消除黑臭。同时,上海第三轮环保行动计划第一批项目陆续上马,青浦徐泾、华新,崇明城桥,松江南部等地污水处理项目的开工,结束了当地环境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污水直排河道的历史。
新年伊始,上海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环境工程纷纷“落子”市郊,绝非偶然。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这一轮三年计划,将实施中心城区与郊区并举,郊区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今年,市水务局将消除郊区“臭水浜”摆上环境建设的重要议程,将会同各区县,采取综合措施,年内完成近郊徐泾、九亭、江桥、南翔、周浦、康桥6镇19条黑臭河道整治,启动嘉定孙浜河、宝山湄浦河、金山山塘河等 23条 94公里郊区骨干河道的整治。3年内,上海郊区将出现一批水清、面洁、流畅、有景的景观河。
环境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制约市郊环境的“瓶颈”。未来3年,上海将建设一批郊区环境项目,结束污水直排、垃圾原生填埋的历史,使郊区发展更和谐。继青浦、崇明、松江等地污水处理项目的开工后,年内上海还将启动嘉定北区、奉贤西部、南汇等郊区污水厂建设,长兴岛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也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到 2008年,上海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郊区污水治理设施覆盖 90%左右的城镇,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75%。
未来三年,是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阶段。上海将以更严格的措施,控制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环境安全。为了让申城市民一年可以看到 300多个蓝天,今年 2月起,一张小小的“机动车辆环保标志”将加速重污染车辆的淘汰,控制机动车污染;通过电厂安装脱硫设备、削减中小燃煤锅炉等措施,全面控制煤烟型污染;本市重点行业机动车还将率先实施欧洲 3号排放标准。为了减少过度包装,本市将在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重点行业采取一定控制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废物产生,宾馆服务业将逐步减少或取消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有关部门还将对市级重点监管企业全面实施在线监控,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使占全市污染负荷 85%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到 2008年,上海主要环境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大部分河道黑臭不再,新增公共绿地 1500公顷,降尘量下降约 20%,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 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95%,约 15%的乡镇创建成环境优美乡镇。(记者 宋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