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迅猛。一是旅游产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记录。“十五”期间,辽宁省旅游业累计收入达到247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7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7.8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94%;国内旅游收入224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87%。2005年,辽宁省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均跻身全国前10位,旅游产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记录,旅游业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二是政府主导的“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辽宁旅游强县(市、区)、旅游景区国家级质量评定、制定旅游区、旅游饭店、旅游餐馆、购物店优质服务标准、启动辽宁省旅游行业诚信建设活动和旅游市场整治工作,辽宁省旅游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目前,辽宁省已经有12个城市(含兴城市)列入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1个县(市、区)进入旅游强县(市、区)行列,全省已有各类旅游住宿设施12,0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461家(5星级11家,4星级53家,3星级232家);旅行社97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72家,出境游组团36家);各类旅游区(点)500多家(其中A级旅游区、点126家);旅游院校57所。同时,2005年,辽宁省旅游工作在加大旅游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组织实施全省“百、千、万”旅游人才兴旅工程、2004年底,辽宁省旅游从业人员达到81万人,比“九五”末期翻了一番多。辽宁省万人以上的入境市场由“九五”时期的6个增加到12个。在国内旅游市场开拓方面,组织国内旅游包机2,000多架次、旅游专列400多个、游船200多艘。辽宁旅游大篷车已经走遍全国30个省(市、区)。2005年,辽宁省接待国际、国内游客总量将突破9600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了125%。
旅游业档次不断提高。一是规范化。重新制定了《辽宁省旅游条例》,规范旅游开发、经营行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职能,解决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推进旅游业依法治旅进程。二是名品化。为千方百计打造旅游精品工程,大力推进红、绿、蓝、白、金等“五色旅游”产品规划、开发和宣传。尤其是通过举办辽宁省红色旅游启动仪式、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措施,红色旅游成为全省旅游业新兴亮点。并抓住东北振兴和对外开放双重机遇,成功举办“辽宁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2005中国辽宁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和“辽台互动、相约辽宁旅游高峰论坛”等三大活动。三是区域化。加大区域合作,推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召开辽宁省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大会,进一步总结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加强辽宁中部城市群、辽宁东部区域、辽西五市旅游区域合作和辽宁与东北、华北各省、市、区、辽宁与东北亚各国旅游合作,旅游经济发展实现共赢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先后组织赴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韩国、日本、俄罗斯、北美、欧洲等主要客源市场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全力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辽宁省主要客源国市场接待显著增长。(辽宁省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