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1日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我国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总体适度,与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基本适应。
货币供应增长适度
2005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9.9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高2.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年低1.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
报告认为,2005年货币供应量增速基本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于3月达到全年最低水平14%,之后稳步上升,11月增速达到18.3%,是全年最高水平。狭义货币M1的走势与广义货币M2基本保持一致,但M2增长持续快于M1,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外汇占款快速增加,居民和企业通过结汇获得大量人民币资金转化为银行存款。
消费贷款增速放缓
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2005年人民币贷款余额月均增长13%,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从投向看,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流动资金贷款比例明显提高。2005年,企业用于流动资金的人民币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增加1.12万亿元,同比多增269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较多,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2005年,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长17.2%,增速比上年低7.0个百分点。
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减缓,2005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低1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996亿元,同比少增2331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444亿元,同比少增1629亿元,汽车贷款比年初减少500亿元,同比多减少248亿元。
央行认为,个人消费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长减缓,既是多年高速增长后的正常调整,也反映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在发挥作用。但考虑到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应对其进一步变化趋势予以关注。
各项存款稳定增长
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0万亿元,同比增长18.2%,比年初增加4.4万亿元,同比多增1.0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9.0%,比年初增加4.4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6%,比年初增加68亿美元,同比少增29.2亿美元。
企业和居民定期存款偏好增强。2005年末,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定期存款比年初增加7706亿元,同比多增3052亿元;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8.0%,定期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4487亿元;财政存款余额7990亿元,同比增长28.1%,比年初增加1752亿元,同比多增1188亿元。
外汇储备增幅下降
央行初步估算,2005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
截至2005年9月末,外债余额267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8%,增幅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1235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8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144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8亿美元。
尽管外汇储备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已经有所下降。截至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为81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89亿美元,增长34.3%,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一至四季度分别增加492亿美元、519亿美元、580亿美元和499亿美元。(记者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