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2006年中央财政将着力为三项改革支付必要的成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谢登科、顾立林)从预算报告传递的信息看,2006年,中央财政将着力支持国企、金融和税制领域三项改革,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是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中央财政为此安排资金338亿元,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和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同时,组织开展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问题试点。

    二是支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大力支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2006年重点研究改革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建立政策性银行自我约束及可持续发展机制。支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增强服务功能。

    三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其中包括: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将企业新增机器设备所含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调整方案。择机实施消费税改革,对部分资源性产品和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积极推进部分地区实施物业税模拟评税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资源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改革。积极推进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继续大力支持粮食流通、事业单位、外贸、邮政、住房等体制改革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说,改革的强弱、缓急和成败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中央财政对三项改革的支持,抓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显示了中央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决心,意义重大。(完)

 2005年中央财政拿出上万亿元补助地方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谢登科、顾立林)预算报告显示,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不仅保持了快速、协调的增长,而且中央还拿出上万亿元补助地方,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大部分用到了中西部地区。

    2005年除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4143.71亿元外,中央财政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达到7329.97亿元,总额达到1147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达到38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46.4%,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不断增加,对地方的补助比例也逐步提高。1994年到200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12.7%提高到29.2%。分地区看,对中西部地区补助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从15.2%、12.5%提高到45.7%、49.8%。2005年年终结算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还会有所增加,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也会随之提高。

    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转移支付在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财力薄弱的中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这些地区省级政府有效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财政保障。(完)

财政增收5000多亿元缘何不减赤字?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齐中熙、谢登科)预算报告表明,2005年全国财政增收5000多亿元,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年中央财政赤字预算仍接近3000亿元。为什么不用这些增收的钱去补上赤字这个“窟窿”呢?

    一般情况下,财政超收收入的使用方向有两个:一是增加相关支出。但刚性支出会形成基数。就是说,如果今年给了这笔钱,基数垫上去了,明年和今后就要给得更多。

    二是减少赤字。但减少了赤字,将影响今年支出盘子的安排以及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一些急需要办的大事的资金安排。何况,经济发展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些重大的在建工程还要国债资金投入。

    在2005年超收收入的使用安排上,基本没有用超收部分来冲减赤字,而是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解决历史欠账,其目的是使经济和财政建立在更加稳健的基础上,促进财政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既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和稳健财政政策的要求,又体现了统筹兼顾、防范风险的原则,加强和改善了财政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为民理财的具体体现。(完)

 
 
 相关链接
· 2006年中央财政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支持欠发达地区
· 今年全国税收将超3万亿 十一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 中央财政将从四方面扶植企业自主创新
· 中央财政将从六个方面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
· 2006年中央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加强财政宏观调控
·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从四方面扶植企业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