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发展规划
 
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三省发展加快 后劲增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3日   来源:振兴东北网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23日发布《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 》,就2004年至2006年三年来,东北三省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投资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国企改制、装备制造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依然存在的一些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以翔实的数据一一作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展现出一幅东北振兴三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全景图。

    5月16日,辽滨经济区暨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1.68万吨成品油轮,成功下水。这是辽宁省实施“五点一线”发展战略以来,在沿海新建园区最先生产出的大型成品,标志着“五点一线”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这也是盘锦市发展接续产业,加快经济转型,推进项目建设一大新亮点。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报告说,以2003年10月下发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为标志,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经三年多了。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度提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是东北三省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

发展加快 后劲增强 社会进步 民生改善
——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

    以2003年10月下发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为标志,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经三年多了。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度提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可以说,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是东北三省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农业连创佳绩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 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51、1.71和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12.0%和13.5%,高出全国当年增速2.2个、1.8个和2.8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三年GDP年平均增速为12.6%,比实施振兴战略前三年(2001年-2003年)增速提高了2.6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4869.6亿、6374.5亿和7799.5亿元,同比增长19.7%、16.6%和18.2%,分别高出全国当年增速3.0个、0.2个和1.6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分别为7231万、7927万和8225万吨,同比增产15.3%、9.6%和3.8%,占全国当年粮食总产量的15.4%、16.4%和16.5%。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上升,为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较大贡献(见图3)。

图3

    (二)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2003年,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4959亿、6904亿和9383.6亿元,同比增长33.5%、39.3%和37.4%,高出全国当年增速5.9个、12.1个和12.9个百分点;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由2003年的7.6%,同比分别提高到8.4%、9.2%和10.0%,每年递增0.8个百分点。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招商引资吸引力增强,东北吸引国内外投资的"洼地"效应正在显现。与此同时,按国家宏观调控的导向,2006年上半年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2.1%,而全年为37.4%,呈逐季回落态势(见图4)。

图4

    从投资结构来看,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2006年,三省投资主要集中在六个行业及领域,占东北三省投资的80.5%。其中第一是制造业,完成投资3084.0亿元,同比增长32.6%,占32.9%;其次是房地产业,完成1893.0亿元,增长35.2%,占20.2%;第三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903.5亿元,增长47.6%,占9.6%,这三个行业占三省投资的62.7%;其它三个行业依次为,采矿业完成641.1亿元,增长31.5%,占6.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611.3亿元,增长28.6%,占6.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418.4亿元,增长41.9%,占4.5%。

    (三)社会消费需求趋旺,物价涨幅低缓平稳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450.8亿、6219.9亿和710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3.4%和13.4%,2004年增速低于全国水平,2005年和2006年分别高于全国当年0.5个和0.6个百分点。2006年,三省总人口占全国的8.2%,GDP占全国的8.6%,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占到全国的9.3%,东北三省社会消费趋于活跃,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见图5)。

图5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2004和2005年,东北三省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3.8%和1.4%,分别比全国当年平均涨幅低0.1个和0.4个百分点;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年物价涨幅分别为1.3%、1.4%和1.9%,均接近于全国1.5%的水平。

    (四)利用外资高速增长,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加

    2004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59.4亿美元,同比增长51.7%,高出全国增速37.6个百分点。2005年,按商务部调整后口径计算,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57.0亿美元,同比增长89.5%,高出全国增速90.0个百分点(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0.5%)。2006年,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84.6亿美元,同比增长48.3%,高出全国增速52.4个百分点(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1%)。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看,外商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信心在不断增强。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480.2亿、571.1亿和6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6.2%、18.9%和21.3%。其中,出口额为243.2亿、319.8亿和3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3.8%、31.5%和24.3%;进口额为237.1亿、251.4亿和2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2%、6.1%和17.0%;贸易顺差为6.1亿、68.4亿和103.4亿美元。三年来,出口额年平均增加近70亿美元,进口额年平均增加近30亿美元,2006年贸易顺差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见图6)。

图6

    (五)财政收入稳定增加,金融环境有所改善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985.3亿、1200.7亿和1449亿元,同比增长15.9%、21.8%和20.7%;2005年高于全国当年财政收入增速1.9个百分点,2004年和2006年分别低于全国当年增速5.7和3.6个百分点。其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4年分别为529.6亿、166.3亿和289.4亿元,同比增长24.0%、8.0%和19.8%,辽宁高于全国增速2.4个百分点,吉林和黑龙江低于全国增速13.6个和1.8个百分点;2005年为675.3亿、207.2亿和318.2亿元,同比增长27.2%、24.6%和17.4%,辽宁和吉林高于全国增速7.3个和4.7个百分点,黑龙江低于全国增速2.5个百分点;2006年为817亿、245亿和387亿元,同比增长21%、18.3%和21.5%,低于全国增速3.3个、6.0个和2.8个百分点(见图7)。

图7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19735亿、22613亿和25592亿元,同比增长18.1%、14.6%和13.2%;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4557亿、15108亿和17011亿元,同比增长4.2%、3.8%和12.6%;存贷差分别为5178.3亿、7505.1亿和8581.3亿元,同比增长101.4%、44.9%和14.3%;存贷增速的差距逐年减小,存贷差的增加额逐年增加。此外,2006年东北三省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1家,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72.8亿元,创历年最好水平。(见图8)。

图8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4年分别为8008元、7841元和7471元,同比分别增长7.6%、11.9%和11.9%,辽宁增速与全国基本持平,吉林、黑龙江均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 2005年为9108元、8691元和8273元,同比增长12.8%、10.8%和10.7%,增速高于全国3.2个、1.2个和1.1个百分点; 2006年为10370元、9775元和9182元,同比增长12.6%、12.5%和11.0%,增速高于全国2.2个、2.1个和0.6个百分点。近三年,三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当年,绝对值仍低于全国水平,但差距有所缩小(见图9)。

图9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4年分别为3307元、3000元和3005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8.6%和19.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7个、6.6个和7.8个百分点;2005年为3690元、3264元和3221元,同比增长 7.3%、8.8%和7.2%,增速高于全国1.1个、2.6个和1.0个百分点;2006年为4090元、3641元和3552元,同比增长 9.0%、11.6%和10.3%,增速高于全国1.6个、4.2个和2.9个百分点。近三年,三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当年,辽宁和吉林两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均高于全国当年,黑龙江与全国基本持平(见图10)。

图10

    (七)国企改制重组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截止2006年底,辽宁省85%以上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吉林省列入攻坚计划的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目前正着手解决改制后企业的后续有关问题,以及推进商业、建筑业等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黑龙江省完成改制企业 3302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6%,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鞍钢与本钢联合重组为鞍本钢铁集团,大连造船和新船两大船舶生产厂合并成立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重和大起合并为大重·大起集团,沈重和沈矿重组为北方重工集团,沈阳鼓风机、水泵、压缩机厂合并为沈鼓集团,中铝集团收购了抚顺铝业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重组了辽宁华锦化工集团,中钢集团公司重组了原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接收了哈尔滨气化厂、哈尔滨煤炭工业公司等单位的资产,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分别成功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美国英格索尔集团机床公司,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由大向强的转变。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比2002年下降11.5个、15.0和个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北三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完成增加值4800亿、1570亿和2340亿元,同比增长17.0%、25.5%和20.1%,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1.8%、37.0%和37.6%。而且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改组改造,加快了老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如山东晨鸣纸业收购了吉纸股份重新启动了生产,浙江逸盛公司在大连建设50万吨QTA项目,特变电工与沈变实现了战略重组。还有一大批中小型民营企业参与了国企股份制改造。

    (八)工业调整改造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一大批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大项目顺利实施,鞍钢、一重、哈电、沈鼓、沈阳和大连机床等国有重点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04年国家安排了297个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089亿元;2005年安排了234个项目,总投资602亿元;2006年安排了29个项目,总投资144亿元。

    通过实施机床高速加工中心、重大装备精密轴承、特大型变压器、汽车发动机和轿车,以及大型铸锻件等一大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一批国有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百万吨级"乙烯三机"、大型船用曲轴等一批国产化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新款轿车开始批量进入国际市场,中华轿车一次签署出口欧洲15万辆合同,中国汽车的质量和制造技术水平逐步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

    (九)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效显著

    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正在重振雄风。初步统计,2006年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超过全国4个百分点,利润增速也远高于同期全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和东北三省工业的利润增速。辽宁省2006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24.8%,首次超过石化产业成为该省第一支柱产业,全省新增工业利润的55%来自于装备制造业。以沈阳铁西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积聚效应明显显现。

    以一重、哈电、齐一、齐二、长客、大船重工、大连机床、大连重工·起重、沈阳机床、沈鼓、沈飞等为代表的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的支持力度,在大型水电机组、先进火电机组、重型燃机、超高压及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电站空冷系统、兆瓦级风电机组、冶金成套装备、石化成套装备、大型加氢反应器、大型铸锻件、VLCC等高档船舶、干线及城市轨道交通、重型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了大批自主化成果,突破了很多瓶颈制约,重点产品大幅拓展了市场空间,有力地支持了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的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

    东北三省积极推进一批关系到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开工建设。哈大客运专线、长春-吉林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大连到烟台的火车轮渡投入试运行。沈大高速公路扩建、丹大高速公路,大连港30万吨原油和25万吨矿石码头、营口港20万吨矿石码头等工程交付使用。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期完工,三期工程开始建设。磨盘山水库供水一期工程、石佛寺水库已建成投入使用。大伙房输水一期工程、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进展顺利。哈南到合心线和方牡敦包线两条500千伏的输电线路建成。大连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开工。沈阳地铁一号线建设进展顺利。长春新机场建成投入运营,长白山、漠河、大庆等支线机场开工建设。

    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沈阳铁西新区,吉林省长吉经济区,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等一批产业积聚地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特别是沈阳铁西新区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实施铁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工作,通过改革开放、结构调整、搬迁重组、改造升级、并轨就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率先开展了先进装备制造业积聚园区建设,建成企业300多家,累计投资450亿元;在建企业约180家,计划投资270亿元;拟开工项目150个,预计投资230亿元;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基地。铁西新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2006年铁西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2002年的2.63倍、3.63倍、3.5倍和5.26倍;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5%,分别占沈阳市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值的50%和12%。沈阳铁西新区建设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振兴老工业基地起到了示范作用。

    (十一)资源城市经济转型加快,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先期启动的辽宁阜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支持的2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以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接续产业的态势已基本形成;转型三年来全市实现再就业1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净减少1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九五"时期的年均2.1%上升到近三年的20%以上。阜新矿业集团开发内蒙古白音华煤矿,促进了富余矿工和生产能力的有序转移。辽宁抚顺、本溪、盘锦等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稳步推进。2005年国务院批准资源城市转型试点范围扩大到大庆、伊春、辽源和白山市,试点工作有序展开。2006年,辽源和白山市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7.9%和26.5%,增速位居吉林省的第一和第二位。

    自实施振兴战略以来,国家累计投资65亿元用于东北三省15个采煤沉陷区项目的治理改造,新建住宅面积907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5.24万户。东北三省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有序展开,国家先后投资12.2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配套的基础设施、学校和医院建设补助。至2006年底,辽宁省完成5万平方米以上连片棚户区改造面积1212万平方米,吉林省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黑龙江省棚户区改造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十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辽宁省提前一年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近三年中央财政拨付3.5亿元专项资金,为吉林、黑龙江两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覆盖了三省74%的农村中小学。2006年,东北三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分别为47.3万人109.4万人,比2003年增加了12.8万和24.9万人;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为259.6万人,增加了83.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低保制度得到扩大和逐步完善。截止2006年底,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分别有97个、24个和3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100%、40.0%和44.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1819万、624.4万和511.8万人,参合率为84.4%、74.3%和83.7%;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人数分别达到66.7万、80万和73万人,每人每年平均标准为853元、683元和683元。

    东北三省初步建立起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06年底,三省共完成491万下岗职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并轨工作,积累做实个人帐户基金380亿元。三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61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9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70.6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55万人、244万人和114万人。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5.0%、4.2%和4.4%,与实施振兴战略前的2003年底相比,辽宁、吉林分别下降1.5个和0.1个百分点,黑龙江上升0.2个百分点。吉林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不大和黑龙江略有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两省2004年和2005年进行社保改革试点,推动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此前未登记的失业人员登记后表象化。此外,东北三省稳定形势好转, 2006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进京上访案次分别比2003年下降25.5%、13.8%和9.3% ,人次下降57.7%、6.2%和0.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温家宝主持召开振兴东北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
· 李长春: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振兴东北提供精神动力
· 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三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 银监会: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实施振兴东北战略
· 从西部大开发到东北振兴 中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