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圣火在扬州市传递
新华社扬州5月26日电(记者王恒志、郭奔胜)奥运圣火26日下午进行了江苏境内第四站扬州市的传递。奥运圣火穿过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扬州市新老城区,为灾区人民祈福的沉甸甸的爱心也在一路传递。

5月26日,火炬手肖爱华向观众致意。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江苏扬州传递。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奥运圣火26日上午在泰州市进行传递,下午3时,扬州市第一棒火炬手肖爱华接过火炬,开始了奥运圣火在扬州市的传递。37岁的击剑世界冠军肖爱华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担任奥运火炬手,能在自己的家乡传递让这一切更有意义。
扬州市火炬传递起点在邗沟遗址,这里是扬州2500年建城史的源头。奥运圣火沿古运河风光带前行,穿过闻名遐迩的文昌阁,经扬州古城传进扬州新城,彰显了扬州市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的水乳交融。传递终点设在扬州体育公园,全长11公里。和上午的泰州市传递一样,扬州市传递路线也全部为手手传递。

5月26日,火炬手吴杰(右三)与下一棒火炬手周晓华在文昌阁前交接。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江苏扬州传递。新华社记者安治平摄
在扬州市标志性建筑文昌阁外,扬州市民王俐和自己的同伴足足等待了圣火3个小时;尽管当日扬州市天气很热,但丝毫没有消退这些市民欢迎圣火的热情。王俐说:“尽管不能和圣火‘零接触’,但能在这里摇旗呐喊,一样让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相信,无论是我们还是灾区人民,都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各自的位置上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6时40分,扬州市最后一棒火炬手王修文点燃圣火盆。作为一名“海归”代表,王修文深情地表示,奥运圣火传递和这次抗震救灾都充分证明,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都怀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中国人的凝聚力和精神将随着圣火传递到每个中华儿女心中。

5月26日,最后一棒火炬手王修文点燃圣火盆。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江苏扬州传递。 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在结束仪式上进行了简短的文艺演出,表达了扬州人民对于四川灾区人民的问候和关怀;同时,扬州火炬手和护跑手共向灾区捐款20万元。
17时15分,圣火回收仪式结束,火种重新引入火种盒。火炬运行团队当晚将赶往南京市,27日上午,那里将进行江苏省境内最后一站的传递,路线全长12.9公里。
奥运圣火在泰州传递 通过传递向灾区人民献爱心
新华社泰州5月26日电(记者王恒志 王雅楠)奥运圣火26日上午进入江苏省境内传递第二天,在泰州市进行传递,奥运圣火在这座地灵人杰的“祥泰之州”通过传递向四川灾区人民传递爱心。

5月26日,学生们在起跑仪式上向四川地震遇难同胞默哀。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江苏泰州传递。 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泰州市起跑仪式设在江苏省百年名校泰州中学校内。在仪式开始前,全体人员为汶川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并现场进行了捐款活动。在泰州参加火炬传递的104名火炬手和28名护跑手共捐款15万元人民币,向灾区人民传递爱心。
早晨9点5分,全国道德模范张云泉接过第一棒火炬,开始奥运圣火在泰州市的传递。作为全国道德模范,张云泉表示他一直在和其他全国道德模范紧密联系,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力发动群众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传递圣火同时也是传递爱心,我们虽然去不了灾区支援,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样是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张云泉说。
泰州市火炬传递路线全部为手手传递,途经风景秀美的凤城河景区、人文气息浓郁的梅兰芳纪念馆等泰州标志性景观,至人民广场结束,全长12.8公里,104名火炬手进行了手手相传。整个路线共经过11座桥梁,充分展现了泰州市“双水绕城”的特色景观。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重亚军周培顺是泰州市火炬传递的最后一棒火炬手,中午11点,周培顺跑到泰州市火炬传递终点,并将火种引回火种盒。这位在奥运会上因体重较重痛失金牌的老运动员是特意从伊朗赶回来的,此前他在伊朗进行对外支援交流工作,他表示,相信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能取得历史最优异的成绩。
78岁的退休教师江洵是本次泰州火炬传递的最年长者。她表示,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是每个中华儿女所能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听到道路两旁的群众高喊“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由衷地感到火炬传递所带来的巨大的凝聚力,灾区人民一定也能感受到这样的力量,早日重建家园。
泰州市火炬传递结束后,26日下午奥运圣火将传递至江苏省火炬传递第四个城市扬州市,扬州市总路线长度为11公里,全部是手手传递。
北京奥运圣火在苏州、南通传递
北京奥运火炬在上海市传递

北京奥运火炬在浙江省传递
北京奥运火炬在江西省传递
北京奥运火炬在福建省传递
北京奥运火炬在广东省传递

|

|
5月7日奥运圣火在广州市传递
|
5月8日奥运圣火在深圳市传递
|

|

|
5月9日奥运圣火在惠州市传递
|
5月10日运圣火在汕头市传递
|
珠穆朗玛托祥云——写在奥运火炬登顶珠峰之际

北京奥运火炬在海南省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