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隋笑飞)中宣部宣教局主办的“回顾‘十五’辉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网上系列谈第二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网上座谈会,23日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演播室举行。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八位嘉宾,与网民共同探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一重要话题。这次活动由人民网进行文字、图片以及音频、视频直播,新华网、央视国际网、光明网、中青网等网站联合转播。
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刘晓航首先介绍了举办此次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大网民了解当前我国资源状况和环境形势,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内涵,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发展改革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何炳光从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塑节约文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为什么中央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
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贸易研究司司长陈全生则从节能机制角度阐述了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看法。他认为,节能是一种商品,节能的潜力就是一个节能的市场,巨大的节能潜力就存在一个巨大的节能市场,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节能。
针对当前我国水资源形势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关问题,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孙雪涛说,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不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舒庆介绍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关政策措施,主要有:健全环境法制、完善环保投入机制和环境经济政策、尽快建立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加强社会监督、加强对环保工作领导等。
此外,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吴海洋,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公室主任曹清尧,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作为嘉宾参与了网上交流。
广大网民对这次网上座谈会给予很大关注。座谈会期间,人民网强国论坛最高时在线人数达6.7万人,1.2万多人在线收看视频报道,网民跟帖提问1500多条,直播和论坛的页面浏览量达到3500万。座谈会结束后,仍有不少网民将问题源源不断发送过来。
对于这次活动,网民给予了积极评价。广大网民表示,举办这样的网上座谈,对于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很有帮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目标,更是我们几代人的责任。只有把老百姓普遍认为的不节约、不友好行为切实解决了,才能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好、实现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