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航业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5月24日,中国民航安全学院将正式成立。为此,中国民航报社和《民航管理》杂志社记者联合采访了民航总局主管安全的副局长、同时将兼任安全学院院长的王昌顺。
记者:王副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首先请您谈谈成立民航安全学院的背景?
王昌顺:“十五”期间,民航总局党委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运输能力、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好地适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2005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中国民航已跻身世界民航大国行列。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大并不自然等于强,在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到来的同时,民航业界也承受了巨大的安全压力:从1996年到2005年这十年之间,中国民航每百万飞行小时发生重大事故的次数是0.42。这个水平好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是0.7。据我们初步了解,航空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为每百万飞行小时0.30。
我想说明,这个数字我们只是作为一个参照,绝不能把它当成放松航空安全工作的一个理由。多年来,我们可以说是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安全工作。中国民航每天的航班是5000多个,每天飞机起降的架次是1.1万多次,这样大的航空流量,安全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航空安全工作,上个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对民航的三条重要批示当中第一句话就是“保证安全第一”。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对民航工作的指示和批示当中,大多数也是围绕民航的安全工作作出的。我们将进一步努力,从加强立法、执法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加大安全投入等方面,加大安全工作的力度,争取达到国际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
据我们预计,“十一五”时期,中国民航每年将引进150架飞机。如何保证民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摆在以安全管理为首要职责的行业政府监管部门面前的严峻课题。为加强民航安全管理培训工作,提高民航政府安全监察人员、民航运输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民航总局决定在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记者:民航安全学院将建成一所什么样的学院?其定位、任务是什么?
王昌顺:民航安全学院将致力于民航行业内的安全培训工作,以“民航安全水平持续改善”为己任,为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智力支持,与民航企事业单位一道,共同创造价值,成为一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院。
民航安全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政府安全管理及监管人员的在职培训任务,同时兼顾民航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空管人员的在职培训,努力建设成为民航安全管理人员资质鉴定及培训中心、民航安全法规宣传的基地和国内外安全管理研究与学术交流的平台。
记者:民航安全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作为安全学院院长,请您谈谈对民航安全学院机构设置、运行的一些情况。
王昌顺:民航安全学院的发展目标分为近、中、远三个。近期目标是:2006-2010年,建立并完善民航安全学院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和运行体系,形成一整套围绕民航安全的培训课程体系。专职与兼职培训师资队伍达到400人,年培训量达到8000人次。基本满足中国民航安全培训的需要。
中期目标自2010-2015年,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扩大培训领域的对外交流,专职与兼职培训师资队伍达到500人,年培训量达到10000人次以上。成为在亚太地区航空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安全培训和研究机构。
远期目标自2015-2020年,建成一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安全学院。
民航安全学院拟请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担任名誉院长,我本人兼任院长,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院领导担任执行院长,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离退休领导和专家作为民航安全学院的顾问,在总局领导下开展工作。
民航安全学院将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航培训机构的培训经验,并作为我们的办学目标。民航安全学院机构设置,原则上参照西方发达国家民航培训机构的设置模式,整合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现有相关系、教研室的人力资源和现有的专业研究和培训机构,在民航安全学院下按照专业设立:飞行标准系、机场安全管理系、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航空器适航审定系、航空保安系、事故调查与安全信息系、安全理论系以及国际合作部等机构。
民航安全学院的培训原则是:
一是围绕执照、证书、法规标准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各级政府监管人员进行监管所需的监察员执照、民航业内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业必备的安全资格证书及民航总局新出台的法规标准进行。
二是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按照民航总局的要求,把握安全管理人员的成长规律和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激发安全管理人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培训面向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实现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四是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全面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全过程。
五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国际民航发展的新趋势,联系我国民航发展的新变化,联系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注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培训,引导安全管理人员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民航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记者:办好民航安全学院对我国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跨越、保持行业系统性及缩小与国外民航先进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有何重要意义?
王昌顺:民航总局党委决定建立民航安全学院具有巨大战略意义:
第一,建立民航安全学院符合国际民航发展的潮流。民航安全关系到广大旅客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关系民航业未来的发展;国际上改进民航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2006年,国际民航组织在“全球航空安全战略的民航局长会议”上,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并实施统一的航空安全战略。未来作为航空强国的中国民航,需要高度重视民航安全战略的实施和民航安全体系的建设工作。成立中国民航安全学院,进行民航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培训符合国际民航发展的潮流。
第二,建立民航安全学院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安全生产摆在与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强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次将安全生产纳入了经济社会五年发展规划,并明确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号文件明确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培训获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才能任职。因此,成立民航安全学院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需要。
第三,建立民航安全学院适应我国民航发展的要求。
首先,建立民航安全学院是民航行业发展的需要,是确保民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分析民航多年来发生的各种事故和事故征候,究其原因,就是民航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其素质和能力与中国民航快速发展对安全保障的要求极不匹配。随着飞行量的不断增大,民航业的安全保障工作将面临更大的考验。提高民航业安全水平,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负责承担安全责任人员培训的专业化机构,从组织层面解决安全管理上的问题。成立安全学院正是长远基础的治本工作的需要。
其次,建立民航安全学院是强化政府监管的需要。目前,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从业人员拥有安全管理资格证书的比例较少;并且,中国民航尚无一支专业化的事故调查员队伍。成立民航安全学院,对民航各级政府监管人员进行监察员资格和监管能力培训,制定和推行适应政府监管要求的航空法律、法规体系,将极大地提高政府监管能力,有利于建设高效、权威的民航政府,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实施民航总局对全行业的领导。
最后,建立民航安全学院是建设民航强国的需要。目前我国从数量上来讲是世界民航大国,但从质量上来讲还不能算民航强国。衡量民航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全行业的安全水平,而我国民航目前安全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就需要尽快提高民航业的安全水平,尽可能地消除危及航空安全的因素。实现民航强国目标需要引进国外民航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推广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借鉴世界民航强国对民用航空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模式。建立中国民航自己的安全学院,正是完成这些任务的战略选择。在民航安全学院挂牌成立之后,局长杨元元将亲自讲授第一课,这体现了民航总局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下决心把民航安全学院办好,为民航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