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民革中央等召开研讨会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3日   来源:人民日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

    6月19日至22日,民革中央与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民大学在河北涿州市联合举办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就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工哺农 以城带乡

    新农村建设要以经济手段为主,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之一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然而,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工业不发达,城市化水平低。

    甘肃省民革党员、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立勋告诉记者,以甘肃为例,工业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而且随着资源日趋减少,以资源为依托的甘肃工业转型面临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城市化水平差距同样明显,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供求矛盾日趋凸现,城市发展面临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果采取行政捆绑方式扶持,则结果必然是“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在现阶段,中共中央提出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非常深入人心,但不少偏僻山区,农村发展仍然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全国人大常委、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认为,我们提出了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一企带一村、一矿富一村的思路,关心农民,支持农村,并把这项工作列为大寨村的重要议程。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帮助,确实见到了成效。不过,发展当前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组织不完善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新农村建设 关键在农民

    新农村建设是个战略性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主体,同时又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受益主体,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农民。

    加强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辽宁省民革党员、沈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秀钧认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而农村职业教育生源在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又给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农村职业教育中适时引进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是非常必要的。“以学分管理代替学年管理;实行弹性教学管理;以选课代替排课。”学分制虽源于普通高等教育,但同样适用农村职业教育。

    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常生就建立“农民培训中心”指出自己的观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调动包括农业院校在内的一切积极因素。政府应充分发挥农业院校优势,以本地高等农业院校为依托,建立“农民培训中心”,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围绕地方农业特色,突出“技能性培训”和“转移性培训”两大重点。

    发展经济 科技先行

    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

    据调查,农村经济与农村能源密切相关。中国农民大学副校长宋维平说,新农村建设重要任务之一是开发农村中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好了这些清洁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缓解石油能源紧缺,减少农村向城市争夺石油能源,更重要的是开发农村可再生清洁能源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清洁密切相关。规模化养猪场既是猪肉生产基地,又是一座小型肥料厂,还是一座小电站,但现在的养猪场除了能生产猪肉外,就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产生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没有将农村能源开发与发展养猪商品经济密切结合。

    “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就是要把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作为县政协委员、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东排木村赵海涛深深地体会到,为使科技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村里组建了农科服务队,并创建了5.2公顷的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科研成果的引进推广,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效益。

 
 
 相关链接
· 科技部副部长:把科技扎根于广大农村的泥土里
· 张维庆在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网络发展会上讲话
· 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网络发展研讨会在河北召开
· 全国县级干部建设新农村大充电:学与不学大不同
· 广电总局发言人谈"三大工程"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 农业部部长: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