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食品工业园是福建厦门市新建成的生态工业园,既是用水大户,更是节水大户。这里有4个人工湖,专门收集雨水;一个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4000吨。处理过的污水再进入中水回收系统。通过这套系统,日自来水用量从5855立方米减少到1500立方米,年节约水费260万元。间接效益也不少,一是年节约绿化水费将近100万元;二是中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全部作为绿化用有机肥料;三是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在厦门,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大型化工企业,水的循环使用渗透到各个环节,万元产值用水量从2002年的8吨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2吨,与年产值逐年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翔鹭还通过整合产业链中关联企业的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循环使用。比如翔鹭需要蒸汽,通过技术改造,把腾龙公司排放的尾气变成了生产原料,蒸汽冷却后的水做成冷凝水循环利用,又卖给腾龙公司用作发电的锅炉补水。
厦门企业竞相出招节约用水,2005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85%,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2005年厦门工业用水6亿吨,仅用新鲜水6000万吨,其余全部循环使用。厦门还加强研究推广经济实用型技术,不少企业实现了工业污水零排放和百分之百循环再利用。
厦门是一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的40%,主城区是海岛,原水八成靠外来水源调配。因此,厦门在发展经济中非常注重推进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2005年,厦门万元GDP耗水20.4吨,工业循环用水率超过9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6%。
厦门市市长张昌平介绍说,水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厦门作为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海滨城市,发展离不开水,人居更离不开水。 他认为,污水同样是重要的水资源,城市污水就地可取,水量稳定充沛,大有利用价值。张昌平还谈到中水回用,好处多多,一是节约大量用水,二是节省巨额资金,三是减少污水排放,四是变污染副效益为环境巨大正效益。厦门未来将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推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在全社会树立节水意识,把厦门真正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节水型城市”。(殷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