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权威访谈
 
中国发明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张开逊就发明答记者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8日   来源:工人日报

“世间最易从众和模仿,发明家心甘情愿选择困难”

访中国发明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开逊

    发明家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理想主义者,他应该有能力在现实的物质世界和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往返穿梭,自由驰骋。发明家如果在市俗的现实世界中流连忘返,有可能失去创造性;发明家如果沉醉于美妙的构想,在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忘情不归,也很可能衣食无着。

    以“推动自主创新,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第16届全国发明展览会近日在广东东莞举行。在新时期,如何营造发明创新的社会氛围,促进新发明、新技术向产业化转化,目前我国发明家的境遇和工作状态如何?

    近日,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发明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开逊。

    发明是第一次出现的技术,技术是被重复使用的发明,技术创新的真实含义就是发明

    记者:现在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和发明有什么关联与不同吗?

    张开逊:发明是为满足人类需求使物质世界发生改变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发端于人类个体的独创性活动大部分都会失败。古往今来,无数发明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众多发明家早已被人遗忘。然而,那些为数不多、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明,通过不断完善和传播,逐渐成为人们共同采用的技术,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缔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发明是技术的源头,发明家是引导技术进步的先锋。

    今天的人们仰仗过去的发明,已经能够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无忧无虑地繁衍生息,以致于许多人虽然时时刻刻享受着发明,却仍然对发明陌生。陌生常常导致偏见,偏见形成的氛围常常使发明的处境十分困难。许多事业由于漠视发明,逐渐失去活力,变得平庸。

    说到发明和创新的关系,我认为,发明是第一次出现的技术,技术是被重复使用的发明,技术创新的真实含义就是发明。

    发明,与其说是解决问题的智慧,不如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存方式。世间最容易的是从众和模仿,发明家心甘情愿选择困难

    记者:听你一说,感到发明很重要啊,那么发明家是天生的还是学校教出来的?

    张开逊:很遗憾,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比较漠视发明,只注意学生记忆中有多少知识,会做多少道假想的考试题,不注意培育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学校也很少把培育发明家当作自己的使命;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基本上以升学率为主,尤其是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在考场上,学生比拼的是记忆力和知识的数量,创造性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往往不在其中。这种价值取向形成了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尖锐对立,许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毕业生却十分缺乏创造性。教育事业不真实的评价体系和科研机构扭曲的价值判断,制约了创新人才成长,发明家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出现。

    记者:是啊,很少有哪个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定为发明家,一听到发明家,给人的感觉常常是一个个关在小屋子里鼓捣东西的怪人,在你看来,发明家是怎样一个群体?

    张开逊:发明家是一个例外的群体,他们对技术的现状不满意,总在思考人类未来的事情。在没有人认为人类需要飞行的时候,他们执着地发明飞机,早期的飞机被社会嘲笑为“冒险的死亡游戏”,发明家们心甘情愿忍受穷困的折磨,直面死亡的威胁,以坚韧的毅力和令人折服的智慧,终于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让世界感觉到“人类怎么能没有飞机呢”?

    发明需要市场,发明家以前瞻的目光引导人们产生新的需求,培育未来的市场。发明家不断以新的方式启发和满足人类新的深层次需求,由于发明,世界充满生机,日新月异。

    发明家要在大众面临的技术困境中,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基本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常常面临多重困难,有技术本身的困难,获得社会理解与支持的困难,还有内心世界不时浮现的困惑。发明,与其说是解决问题的智慧,不如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存方式。世间最容易的是从众和模仿,发明家心甘情愿选择困难。

    发明家不仅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执着地为理想的目标奋斗,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抵御各种诱惑

    记者:那么你认为,发明家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张开逊:发明家的思维应该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是产生原创性发明的灵感之源,杰出的发明家王选正是由于深刻理解汉字结构中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方程式中不多的变量表达千变万化的字型,使点阵描述汉字所需的海量信息简化为新颖的算法,极大地提高了汉字信息处理的速度,发明了领先世界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当大家都在常识和经验的水平上较量灵感的时候,科学可以使发明家独辟蹊径,脱颖而出。

    另外,发明家要了解社会。比尔·盖茨在计算机科学方向的贡献并没有为人称道,然而他敏锐的洞察力,使微软的技术总能够和社会的需求默契,成为软件技术领域的常青树。发明家应该比一般人更了解社会的需求,并且有能力超前为社会准备好满足需求的成果。

    总之,发明家不仅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执着地为理想的目标奋斗,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抵御各种诱惑。发明家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理想主义者,他应该有能力在现实的物质世界和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往返穿梭,自由驰骋。发明家如果在市俗的现实世界中流连忘返,有可能失去创造性;发明家如果沉醉于美妙的构想,在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忘情不归,也很可能衣食无着。如何把握好“度”,是发明家成功的诀窍。

    记者:你发明的碳化硅半导体高温传感器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在传感器领域的发明也先后7次获得国际发明金奖。你认为在现阶段,我国的发明家遇到的问题有那些?如何营造发明创新的社会氛围?

    张开逊:目前在我国,发明家的处境常常是十分困难的。市场只认同具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买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是重要的,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培育学生、探究宇宙。世界上却没有“发明”这种职业,没有人为发明家付薪水。发明本质上是一种主动思考的奉献活动,使命感和迎接智力挑战的激情,是发明家的真正动力,这种神圣的人类感情使他们一往无前。世界因为发明而辉煌,发明家个体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

    呵护发明,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是舆论理性精神的体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精神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

    许多发明家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常常四处碰壁,孤立无援,许多优秀的发明构想夭折在摇篮里

    记者:为了推动发明创新在我国蔚然成风,你对有关部门有哪些建议?

    张开逊:首先,建议国家对发明活动的财政支持向创新链的前端移动。

    现在国内支持新技术发展的风险投资基本上是“无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所资助的大多是具有明确回报前景、技术上已经定型的短平快项目,这种支持能起到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的作用,却基本上无助于产生重大的原创性发明。发明家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先锋,很难从这种投入中得到支持,许多发明家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常常四处碰壁,孤立无援,许多优秀的发明构想夭折在摇篮里。

    我认为,财政支持点向创新链前端移动,有助于培育充满创意的发明构想,为技术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路径。这种支持所需要的资金数量远远少于产业化和商品化的投入,然而对发明事业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

    第二,建议改变我国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科研工作和教育事业的价值取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正确的理念将对中国的创新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在我国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仅仅把论文是否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作为成功的判据,不在乎创造了多少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知识,只关注“距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而并不太在意“距离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多远”。从本源上讲,发明缔造了人类的各种行业,今天各行各业按照常规和惯性运作的时候,几乎都不再考虑发明对自己的意义。

    科学研究的使命,既是为人类增加新的知识,又要帮助人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后者对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但SCI一般不收录后者。我认为,评价研究所和大学的科研工作,应该关注是否取得了推动主流技术发展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同时这类成果是否能够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评价一个国家是否为创新型国家,主要是根据这类成果的价值和它们对国家繁荣发展的影响程度。

    因此,社会应当呵护发明,发明家更要善于呵护自己。(马  兰)

 
 
 相关链接
· 辽宁省对发明专利的申请实施财政补助政策
· 辽宁设立发明专利申请补助 单位和个人均可申请
· 农村实用人才李官奇:谁说农民搞不出原创发明
· 上半年千万人次登录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发明专利
· 食品药品监管局发明电通报长安分局违纪查处情况
· 我国微灌技术产品研究进展顺利 获多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