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老旧产品能力过剩,高技术产品能力不足,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体系相对封闭,专业化配套不足,现代工艺手段不同步等矛盾仍比较突出。《建议》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期间要“继续调整改造和优化结构”,把结构调整优化摆在突出位置,这抓住了要害,为军工产业跨越发展明确了方向。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按照“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科研生产能力结构。武器装备型号和军民结合型重大项目总体及关键分系统等科研开发生产能力,要作为大型军工集团的主业发展,形成“小核心”;一般配套和加工能力要立足全社会布局,形成基于国民经济基础的“大协作”。对于核心能力要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提高能力水平,使其成为军工先进制造业的龙头;对于一般配套能力要结合任务和市场需求,按产业链整合生产要素,对产品相同、设施相近、重复设置、规模偏小的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改造,形成一批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对于产品和工艺落后、经营困难的军工企业,加快实施破产、兼并、重组,精干军工主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把大力发展军工先进制造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军工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把强化产业基础和数字军工建设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抓住制约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强化产业通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军民产品系统研发设施建设,形成若干起龙头作用的现代化的总体设计和总装集成、关键分系统科研生产基地,辐射带动中间配套能力的发展;加大生产线改造力度,积极采用先进生产模式,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灵活反应能力,建设一批精益、敏捷、现代化的生产线。以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以产品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信息化为重点,推进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建设和科研生产模式变革。
要加快军工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开拓发展思路,由注重产品发展向注重产业发展和拓展产业链转变,推进资源重组整合,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积极推动军民两用性强、军工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要瞄准国家2020年远景目标,立足当前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供给方面基本满足部队装备机械化和信息化要求,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初步实现结构高级化,在基础能力方面使基础科研和基础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初步形成寓军于民新体系框架和军民互通、互动机制,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新跨越。核工业要以核电发展为龙头,以核燃料循环为支撑,以核应用技术产业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航天工业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大容量通信卫星、新一代运载火箭为重点,加快发展民用航天。航空工业以支线飞机为重点,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重视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和转包生产,初步实现民用飞机产业化。船舶工业要重点建设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三大造船基地,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设计和集成能力显著增强。兵器工业要用信息技术、新型工艺改造、提升传统兵器工业,初步实现兵器工业高科技、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民用车辆、特种化工、光电和应急防护等产业,形成知名品牌,提高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电子工业要加强并着力提升电子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能力;加大关键电子元器件和信息基础产品的工程化力度,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总收入要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初步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四、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影响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全局的若干重大关系
《建议》要求,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增强军民转换能力。为此,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军和民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要求,是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以军带民、以民促军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军民统筹,建立和完善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在确保武器装备供给的同时,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及产业发展,推动先进成熟的军工技术进入民用领域,实现产业化,带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全社会的资源优势,积极吸纳民用工业的先进技术,推动民用高科技向军用转移,把武器装备建设植根于国民经济基础之上。通过加强军民用技术的双向互转以及军民产业的互动合作,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大力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战略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满足当前型号任务,更要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增强全面持续保障能力。实施“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总体战略,按照主动、高效、可持续的要求,统筹型号研制和基础能力建设,在先进武器装备工程材料、关键基础产品研发条件、重大公共试验设施、军工信息化、技术基础条件等领域实施若干专项规划,建设形成一批高水平、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研发平台,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的关系,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十一五”期间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是国防科技工业推进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动力,统筹发展与改革开放,尽快建立健全适应武器装备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目前,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建设领域,既存在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缺乏效率的问题,也存在政府监督管理职能不到位的问题。要积极探索军品这一特殊市场的客观规律,加快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军工企业改革、科研院所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市场主体,激发企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强化管理、服务和监督,不断优化发展的环境。
第四,正确处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事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进一步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以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为重点,造就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专门技能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凝聚、造就一批在重大科技与工程技术领域把握世界前沿的核心科技人才,形成由核心人才领军的创新团队。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妥善处理发展、改革与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的关系。要把新时期军工先进文化建设作为服务“第一要务”、打造现代军工的亮点工作,发挥文化建设铸魂、兴业、育人的整体长效功能,建设富有时代精神和独具特色的军工文化,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撑。 (张 云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