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做大做强保险业的过程中,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基础,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因此,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层面,着力培养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使人民群众逐渐了解保险,从而接受保险,自觉运用保险。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保险业的重要使命,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保险业、其他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
首先,发挥政府在促进保险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在政策上、宣传上、管理上为保险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险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政府能够为提高保险意识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制度环境,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既有助于企事业单位保险意识的提高,加速建立新型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同时也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保险意识的提高,使其能够在社会保险以外,积极参加养老、健康和教育等商业保险,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将保险业纳入地方或行业的发展规划,为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为地方政府和其他行业部门对保险业的支持提供了制度支撑,也为全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保险业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以此带动全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最终将更多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成现实的保险需求。一是要诚信经营。从保险产品开发、销售到出险理赔整个业务流程都要坚持诚信原则。产品开发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要,做到保险条款通俗化;销售保单时要对保单条款进行详细说明,做到最大诚信;出险理赔时要快速便捷,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简化理赔程序,不能无理拒赔。二是要规范经营。一方面,保险公司要规范内部经营管理,包括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与管控。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行为也要规范。保险意识和保险市场需求都是一种公共资源,市场恶性竞争将导致保险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会对提高社会保险意识和促进保险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加大保险监管部门整合各方面资源的力度。通过教育、培训等各种方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保险教育和保险知识的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保险的基本原理,明白风险与保险、保险与储蓄、保险与投资、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要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保险、了解保险,进而参与保险、支持保险。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保险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以便为消费者提供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保险资讯与信息,切实维护投保人的利益。同时,加大对破坏保险声誉者的惩戒力度,增加其不惜牺牲声誉攫取短期利益的成本。加大对销售误导和保险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只有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地提高全社会保险意识。
第四,加强保险业与社会各界的协调合作。
保险公司规范的经营作风、良好的社会形象所具有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对于全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至关重要,而社会各界对保险的宣传和参与对于保险意识的培植和增强同样不可或缺。保险业发展离不开宣传,保险经营客观上需要切实有效的宣传投入。有效的宣传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可以培养员工的自豪感、责任感、归属感和凝聚力,降低销售人员的展业难度,对外可以展示品牌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保险产品的认可度、保险公司的知名度和整个行业的美誉度。要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大力宣传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最新成果,增加社会对保险的认识,纠正对保险认识的误区,逐步使保险知识、保险理念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要与教育部门合作,使保险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习惯短期之内难以改变,需要从小培养。要使全社会的保险意识发生质的飞跃必须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比如,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就是提高全社会保险意识的一个长期战略规划。
此外,还应适度推广强制保险以及政策性保险。
保险业发展不能坐等人民群众保险意识的成熟,相反要通过自身发展带动保险意识的提高。针对一些人民群众尚未形成成熟的保险意识的现实,可以在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领域,推行强制保险;对于关系国计民生,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充分发展的保险业务领域,如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可以推行政策性保险。强制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的推行,既可以展现保险全面的社会管理功能,树立保险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又可以迅速提高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深度,让保险进入寻常百姓家。广大人民群众在切身体会到保险的诸多益处后,全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周道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