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傅征: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13日   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据统计,目前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规模达到1亿人次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规模达3500多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5000多万人次;参加教育部等6部门组织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职业院校已达1000多所,企业达2000多家,覆盖的学生和学员超过300多万人;地方安排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资金达到30多亿元。同时也要看到,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招生困难、办学质量偏低、办学机制不够灵活等几个方面。

    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认识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力推进教育普及和发展,着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新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

    二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要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加强市(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强县(市、区)具有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建设,提高乡镇依托中小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水平和能力,在社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措施,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同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半工半读的多种实现形式,根据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试点学校可以在部分专业试点,也可以在所有专业开展半工半读。在工学交替的具体形式上,学生可以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实习;可以在学校和企业实行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学业。试点学校应按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招生、学籍、教学及有关的学校管理制度。

    三是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着力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合理调整和完善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促进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快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培训工作,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傅征)

 
 
 相关链接
· 上海将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培养农民增收新技能
· 各地积极开展半工半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 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坚定不移地以就业为导向
· 王旭明介绍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情况
· 近10个月以来各地职业教育发展呈现非常好的状况
· 教育部副部长:新农村人才主体要靠职业教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