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铁道部部长 刘志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铁路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和谐铁路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责任。”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对铁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的重大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铁路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才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铁路是连接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大动脉,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铁路,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铁路运输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才能在交通运输中充分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铁路部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铁路工作,深化和谐铁路建设。
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加快发展铁路”的方针,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路网建设。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铁路建设掀起了新高潮,安排了以客运专线和煤运通道建设为重点的一大批重点工程,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超过6000亿元。今年,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完成,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开通以来,对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实践证明,铁路跨越式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铁路又快又好发展,是构建和谐铁路最核心的内容。我们要抓紧落实《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新建铁路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到2010年使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显著提高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是坚定不移地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尽快缓解铁路运输“瓶颈”制约。近年来,铁路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通过实施第五次大提速、发展重载运输、加强运输组织,实施主辅分离、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力布局等基础性改革,进一步释放和发展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在新线新增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了客货运量的持续大幅度增长。“十五”后两年,铁路主要运输指标增势加快,旅客发送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01%、12.51%、9.58%和9.62%;今年1至10月份,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8.7%,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6.0%,各项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铁路加大了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运力支持,2003年至2005年,西部12省区市铁路货物运量年均递增超过10.6%,比同期全国平均年增长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铁路货运量也比以前有较大幅度增长,在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内涵扩大再生产是缓解当前铁路“瓶颈”制约状态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铁路节能环保比较优势的重要措施。我们要继续把内涵扩大再生产作为一项重大任务,采取综合性的挖潜扩能措施,千方百计扩大运输能力。“十一五”期间,结合既有线电化、扩能,继续实施既有干线提速改造,扩大提速网络覆盖面,使13000公里既有主要干线客车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实施大秦铁路扩能及集疏运系统配套改造,使其年运输能力达到4亿吨;进行朔黄铁路扩能改造及集疏运系统建设,使其年运输能力达到2亿吨;优化主要枢纽布局,实现点线能力协调;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当前,要抓紧做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准备工作,确保既有线提速实现时速200公里的目标。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现实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近年来,我们立足自主创新,经过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掌握了时速160公里等级的运输装备、线路、信号及运营管理成套技术;抓紧做好第六次大提速准备工作,基本掌握了时速200公里等级线路的修建技术和既有线改造技术,成功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和大功率机车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重要成果;研制并投入运用了25吨轴重大型运煤货车,成功开行了大秦线2万吨重载列车;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在加快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路情的创新发展之路。实践证明,以我为主,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铁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不仅可以降低我们的研发成本,缩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快速缓解铁路“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铁路科技创新,坚持“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立足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四是坚定不移地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确保铁路安全发展。我国铁路每天运送300万左右旅客、发送700多万吨货物,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重大。近年来,铁路坚持强化安全基础建设不动摇,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运输安全稳定。但是,目前铁路运输能力十分紧张,运输生产的弦绷得很紧,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确保运输安全仍然是铁路工作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站在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认真贯彻“安全发展”新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保障。要加大规范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加速铁路行车安全装备现代化,建立科学合理的修程修制,增强设备安全可靠程度;加强对全路危险源的监控,强化干部职工培训,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五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努力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近年来,铁路努力建设人性化铁路,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重点客运站,普遍采用无柱雨棚、高站台,增设电梯、残疾人通道等服务设施,改善了服务设施;开展“达标塑形”活动,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客货运输服务质量。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坚持以旅客货主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是构建和谐铁路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着眼于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结合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建设及既有线提速改造,新建和改建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一批大型客运站,进一步改善服务设施,优化产品结构和客车开行方案,开发适应不同旅客需求的新产品;结合路网大能力通道建设,发展重载运输、直达运输,实施大客户战略,提高对重点物资运输的保证能力;加强铁路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文明服务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是铁路部门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推动铁路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一定要切实抓好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把全路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铁路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一个“运能充足、装备先进、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优质、内部和谐”的铁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