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立足创新大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2日   来源:人民日报

    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升级提出了新要求。资源型城市普遍需要通过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降低资源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比例,从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复合型的多元经济转变,推动经济社会以及城市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省大同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也使大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不断增大:“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格局,降低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煤炭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安全事故等问题,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日趋衰减,使“资源兴市”的根基面临严峻挑战。煤炭资源趋于枯竭是必然的,而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又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立足创新、不懈努力,推动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

    观念创新是前提。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搞转型,把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与服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产业分工结合起来;坚持用协调的思路搞转型,在培育和发展非煤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煤炭精深加工,进一步做强煤炭产业;坚持用统筹的思路搞转型,把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依靠外来企业结合起来。

    战略创新是核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逐步形成煤与非煤产业多元支撑、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拉动、大中小企业梯次推进、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结构优化是实质。资源型城市转型,不是简单地将资源城市转为非资源城市,而是将单一资源经济型城市转为多元经济型城市。一是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以提高煤炭产业的科技含量、延长煤炭产业链为手段,做强接续产业,推动煤炭产业集约化发展。二是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以改造提升冶金、机械等非煤产业为手段,壮大替代产业。把培育、发展新兴非煤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和带动非煤产业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促进服务业现代化。大力培育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科学、协调发展的市场体系。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推进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体制创新,打造精品景区,使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四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涉农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

    增长方式转变是根本。只从数量和比例上强调发展接续产业和非煤替代产业,不注重提升这些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会大大降低城市转型的价值。因此,应注重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注重环境保护,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推进转型、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真正实现由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增长向依靠提高科技含量、突出经济效益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机制创新是保障。把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体制创新,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和推进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促进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的形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到位、奖惩严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形成推进转型、加快转型的激励机制。(中共山西省大同市委书记 郭良孝)

 
 
 相关链接
· 河南省资源型城市努力转型 力避"矿竭城衰"困局
·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在于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