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正如周部长所说,古籍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而且古籍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千年绵延。今天通过我们的访谈,更进一步了解了古籍,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加强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古籍保护的方法和相关政策,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也非常感谢网友的积极参与,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 [05-13 16:22] |
[周和平]中央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视,几次党代会都作为重要任务。应该说这是我们搞好当代文化工作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哪儿继承?有这么多典籍,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继承它。要弘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去发展,加上时代精神,我们不断地吸收这个时代产生的优秀文化,同时吸收一些外来的优秀文化,形成当代的文化,使我们的文化工作能够立足于坚实的基础上,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发扬光大。这是当前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实现“两大一新”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应该说古籍的保护工作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文化工作极为重要的任务。 [05-13 16:22] |
[周和平]这个问题比较大,中华文化的传承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是通过典籍来传承,就是通过不断的来整理著述来传承文化。之所以说中华文明的文化是一以贯之的,没有间断的,我们有文字,文字通过什么?就是通过典籍,所以记载比较准确。现在今人可以和古人对话,靠什么?就是靠典籍。所以经典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传承方式。我们国家是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史、志、谱都形成了典籍。还有就是整理著述,这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它为我们后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留下了很好的基础。比如说我们看孔子的《论语》,可以看到很老的版本。它是有脉络的,这对于做好当代文化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基础。[05-13 16:14] |
[网友“千年修行”]古籍保护与其他文物保护应该是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文化部作为文化主管部门在统筹考虑二者关系、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设想?如何处理好古籍保护和其他文物保护的关系?[05-13 16:14] |
[周和平]另一方面,因为古籍是脆弱的,特别是很多孤本书,在使用过程中自然性的破坏,这也是存在的。有些书不能再动,一动就坏掉了,像这种书也就不好提供阅览。但是这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所以建国以来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把这些珍贵的古籍给缩微,拍成胶片,用缩微阅览机的办法阅览。最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现在有大量的古籍数字化,通过计算机不但可以提供到馆阅览,有的在网上就可以提供阅览。这样对于一般研究文献的读者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对于有些研究版本的读者,一定要摸到书,相关单位也是在比较严格的,就是符合古籍保护条件的阅览室中提供阅览。一个是使用者要理解,一个是各个公共藏书单位要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刚才谈到要使用就要收很高的费用,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公共财政投入了经费,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它就是要为公民提供免费的服务。如果有哪些馆有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是应该纠正的。[05-13 16:13] |
[周和平]这位网友讲到的情况在现实工作中是存在的。这个问题要两面讲,一方面,古籍是要让它利用的,包括各个收藏单位收藏的古籍都有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传承文化,不要把它变成“死古籍”,让它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能够作出贡献。比如说研究某个时期的历史、某个阶段的版本,一定要看到书的,不看到书就没有办法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别是公共藏书单位就有责任向公众很好的提供图书阅览,特别是古籍阅览的服务。所以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比较好的古籍阅览室,专门供这些读者使用。[05-13 16:10] |
[网友“猪崽几在湖科大”]请问周先生:中国的古籍成为了“死古籍”——收藏单位以保护古籍为由,对查阅摘抄古籍的学者收取高额费用,致使脆弱的中国文献研究雪上加霜,每况愈下。书籍是文化的载体,但是,如果珍贵的古籍只是摆设,那么,我们要这堆废纸干什么? [05-13 16:09] |
[周和平]应该说古籍人才的匮乏,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政府和社会对古籍的关注还不太够,也就是说还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加大力度对古籍的保护工作。古籍保护很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养,这个培养包括古籍版本的专家,也包括古籍修复人才。现在有些单位已经重视这项工作,比如江苏莫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生有比较好的就业渠道。今后一是通过学校的培养,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二是通过培训。由各级古籍保护中心对现有的人才特别是修复人才进行培训,应该说这是事半功倍的工作。建国以来,对古籍修复人才的培训不断进行,现在很多图书馆修复人才都在当时的国家图书馆进行过培训。通过这种操作性的培训,很快掌握技术。而且古籍修复技术在很多方面,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对于中国以宣纸为主要的图书修复上,现在国外很多图书馆还要请中国的专家到他们那儿从事古籍的修复,这一点是我们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通过若干年努力,把这支队伍发展起来,有了这支队伍,才是古籍保护最重要的保障。[05-13 16:07] |
[网友“发展不息”]有报道称,现在古籍保护人才匮乏。为什么现在从事古籍工作的人员比较少?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以改善这种状况?文化部门如何解决古籍修补需求与人员短缺的矛盾?在加大古籍保护及修复人才的培养方面是否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文化部有哪些考虑?[05-13 16:06] |
[周和平]现在用人机制还是比较活的,那要看他的情况,如果具备条件,而且有比较高的水平,有可能被吸收到藏书单位去,你也可以被这些单位聘用进行修复,甚至你也可以个体干,只要符合标准,为社会修复图书都是可以的。 [05-13 16:05] |
[网友“痴古”]我是一名得家传的古籍修复者,很希望进入图书馆等国家机构服务。请问现行的制度能否可行?[05-13 16: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