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力]感谢广大网友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相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灾区群众一定能够重建美好家园![06-20 16:44] |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要告一段落,感谢广大网友对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关注,也感谢左司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和广大网友进行交流,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您! [06-20 16:43] |
[左力]目前,我国防灾救灾方面主要有5部法律、9部行政法规,法律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气象法等。行政法规包括: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以及刚刚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对于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通过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完善,这也需要进一步总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这次恢复重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在下一步修改相关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规过程中,也会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06-20 16:41] |
[网民 所问非所答]近年来,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防灾救灾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哪些法律、行政法规?是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法制办未来在加强防灾减灾法律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打算和考虑? [06-20 16:41] |
[左力]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有权必有责,条例对各个阶段都规定了相应的责任主体,包括落实政府的责任,规定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需要当地政府组织实施,在条例第三十五条特别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责任,这个责任已经非常具体了。对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我们也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如果有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方面的责任还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对于责任的追究也是非常严格的。在下一步工程建设中,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责任,条例也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而且后面还有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旦出现问题的话,肯定会追究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 [06-20 16:39] |
[网民 了望周刊]恢复重建关系到灾区人民的命运和发展,《条例》的实施必须体现责任和义务的归属,以体现法规的刚性。在责任落实上,《条例》做了哪些规定?一旦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将如何处理?[06-20 16:39] |
[左力]因为有很多网友就是生活在当地的,另外这次很多志愿者在这里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在参与救援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06-20 16:38] |
[主持人]看来广大网友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的。[06-20 16:38] |
[左力]对于这些政策,在条例中已经作出了规定,下一步就是如何来不折不扣地执行的问题。一方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将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另一方面在监督机制上需要全方位的监督,相关政策要公开,工作程序要规范,政府要通过各种监督形式加强监督,特别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如何使这些资金和优惠政策用到刀刃上,使优惠措施真正惠及受灾群众。[06-20 16:37] |
[左力]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除了鼓励社会各方面通过捐赠、投资等方式捐赠外,条例还明确要求非地震灾区的地方政府采取对口支援的形式参与重建。比如中央已经决定,非灾区的各省级人民政府与地震灾区县实行对口支援、全面帮扶。[06-20 16:37] |
[左力]二是加大国家直接投入。国家设立专门基金,专门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在安排建设资金时,条例明确规定要优先考虑地震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设施。对于因地震导致家庭困难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政府给予生活补贴。[06-20 16: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