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
间隔: 手动刷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2008年8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条例》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今天,国管局房地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东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您,王副司长。[10-07 15:00]
[国管局房地产管理司副司长 王卫东]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中国政府网和网友见面,共同探讨《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有关问题。[10-07 15:00]
[网友 明天更好]《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推动公共机构节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0-07 15:00]
[王卫东]《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专门性行政法规,是《节约能源法》的配套法规。《条例》的实施,对于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低公共机构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这个《条例》的优越性:一是明确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只有明确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才能把《条例》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这个在《条例》第4条有所体现。二是规定了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条例》第10、11条对此有所表述。[10-07 15:00]
[王卫东]三是规定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基本制度。第一,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过去公共机构在能源消费方面只是买多少就结账多少而没有完整的科学计量的制度,这次《条例》则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二,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过去消费了多少只由本单位自己掌握,甚至本单位自己都不去掌握,这次我们要全面建立统计制度,为下一步分析在哪些方面可以节能,哪些方面是节能工作的重点打下了一个数字的基础;第三,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过去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尤其是在能源方面,目前很多单位能源消耗的支出相差很大,如何科学合理的界定科学消费的定额标准是目前要做的重点工作,这样才能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10-07 15:00]
[王卫东]第四,对公共机构采购用能产品、设备以及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做出了明确规定,从目前来看,这个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要在公共机构的源头上做好节能工作,不要一建就建成了耗能的建筑;最后就是实行能源审计制度,所谓能源审计制度就是要对公共机构能源使用的情况进行审计,并且使之常态化,这样才能把各个单位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出来,制定整改措施,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10-07 15:00]
[王卫东]四是规定了公共机构节能的具体措施。第一,规定公共机构应当设置能源管理岗位。第二,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对本单位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第三,分别规定了公共机构办公设备、空调、电梯、照明等用能系统以及网络机房、食堂、锅炉房等重点用能部位的运行规范。第四,规定公共机构的公务用车应当按照标准配备,并严格执行车辆报废、更新制度,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10-07 15:01]
[王卫东]五是《条例》规定了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和保障。这点在以前的法规当中没有明确过,这次明确规定了监督的主体、监督检查的内容,对公共机构违反规定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予以通报甚至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等非经济性处理措施,并将这些内容作为监督和保障的措施作了规定。[10-07 15:01]
[主持人]公共机构的耗能比例占多少呢?为什么要以《条例》的出台来规范公共机构使用能源呢?[10-07 15:02]
[王卫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节能法》在有关节能的重点章节中首先讲的是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然后是交通节能,为什么在之后又规定了公共机构节能呢?因为首先公共机构都是财政补助的团体,可以说是花纳税人钱的单位;另外一方面从整个公共机构能耗情况来看总量仍然比较大,快速增长的势头没有完全遏制,从我们目前掌握到的地方的情况来看,公共机构人均耗能的支出要比一般的个人支出要高出许多。从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整个能耗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虽然这几年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得到了一些缓解,但是可以说公共机构节能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在《节能法》当中也做了规定,在法律有了相关规定之后,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一个《条例》把节能法的有关规定具体化,作为行政性的法规以利于在工作中进一步贯彻实施,同时更好地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的这项工作。[10-07 15:02]
[网友 新作家]我们很关心《条例》的起草过程,能不能介绍一下从计划制定《条例》到《条例》成文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吗?[10-07 15:06]
[王卫东]《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起草有几年的时间,最早在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将政府机构节能工程列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当时是为指导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开展节能工作,确保政府机构节能工程持续、有效实施,而着手起草节能方面的有关法律。[10-07 15:06]

全部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