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感谢网友的参与,本次访谈到此结束。[12-02 16:32] |
[张健华]谢谢网友关心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金融问题,也希望今后更进一步沟通,大家有什么好建议也可以告诉我们。[12-02 16:32] |
[张健华]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广大农村地区诚信建设,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做好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三是维护金融稳定,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行为;四是充分发挥当地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其财力和税收优惠权限范围内,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三农”。[12-02 16:31] |
[张健华]要总结这些经验,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明确并固定下来。下一步应综合发挥财税、货币、监管等政策的作用,建立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政策扶持体系。合理运用财政杠杆,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继续发挥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适应农村金融组织特点,改进农村金融监管,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执行不同的监管政策。[12-02 16:30] |
[张健华]四要加强农村金融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利用政策扶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农村金融给予政策支持是普遍做法。在前期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为支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经营,国家在税收上给予了部分优惠,包括营业税减按3%征收,所得税中西部地区全免,东部地区减半。此外,在财政补贴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方面也已经有了很好的探索。[12-02 16:30] |
[张健华]三要继续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构建适度竞争的金融市场。为鼓励农村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构建适度竞争的金融市场,可在考虑农村金融市场容量和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适度放宽市场准入,稳步推进适应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特点的农村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市场,促进订单农业发展;鼓励担保机构和担保方式创新。[12-02 16:29] |
[张健华]完善风险管理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应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利率覆盖风险机制;探索“龙头企业+小额贷款”、互保基金等多种形式的风险补偿方式,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借鉴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正确发挥财政补贴的杠杆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农村信贷中的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发挥市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约束作用。[12-02 16:28] |
[张健华]下一步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要坚持在农村地区提供符合基本需求的低成本金融服务。为适合农村经济特点,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应以提供满足农户基本需求的金融业务为出发点;适度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和监管标准;利用现代科技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雇佣合适的信贷人员,降低人工成本;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市)法人地位的长期稳定。[12-02 16:27] |
[张健华]六,基础服务和产品创新。央行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广泛开展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已在农村地区初步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随着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难”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央行推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工返乡携带现金问题。在农户缺乏传统担保物的背景下,以担保形式创新为主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涌现。[12-02 16:27] |
[张健华]五,制度建设。目前,鼓励资金回流农村并具有“正向激励”特征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已初步形成。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那些支农力度较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准入门槛、存款准备金率和税收政策等方面享有适当的优惠政策。中央银行在以专项票据置换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时,也建立了正向激励的票据对付规则。此外,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为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创造了条件。在此背景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三类新型农村机构开始涌现。[12-02 16: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