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
间隔: 手动刷新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访谈告一段落,感谢两位司长,也非常感谢网友的关注。  [2007-12-26 16:40:30]
[余功斌]今后,按照十七大的精神,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角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同时进一步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种社会保障待遇能够及时落实到保障对象的头上。  [2007-12-26 16:39:32]
[余功斌]第三,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资金管理,怎么样保证资金安全、完整落实到位的问题。概括来讲,就是事前规范,事中制约,事后检查。事前规范就是每出台一项制度,每拨一笔资金都有一个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在操作过程中就要按照这个制度去规范我们的资金管理,比如说会计、出纳不能由一个人当,就是相互之间有一个制约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业务部门也有一个制约管理,比如低保资金的申请,由居委会先推荐,街道审核,报市民政局批准,反过来在居委会张榜公布,居民还要参与监督。这样保证主流不出问题。事后检查就是年度结束了,落实完了,回过头来进行监督检查,有业务部门内部检查,有财政部驻各地财政办的检查,还有审计监督检查。通过事前规范、事中制约、事后检查确保社保资金的安全。 [2007-12-26 16:39:02]
[余功斌]第二,筹资问题。1.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社会保险费的筹资机制,比如现在已经有17个省市自治区实行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做到保险费应收尽收。到2006年五项保险制度达到7914亿,比2002年增长了一倍。2.本身财政从经常性预算里安排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这里面包括两块:一块就是对社会保险基金,比如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要承担兜底责任,给予补贴。还有一块就是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都是由政府拿钱的,这几年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从2003年到2006年,全国财政共安排社保支出是13182亿,年均增长在18%以上。3.现在在中央层面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是一个储备基金,为应对将来人口老龄化服务的。 [2007-12-26 16:38:42]
[余功斌]这个问题比较大,我简单做一下回答。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器、安全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财政角度来讲,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发挥财政职能,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这几年力度比较大的,应该说在农村社保上做了很多工作。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非典以后开始实施,短短几年之内,明年可以实现全覆盖。还有就是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以及从今年在全国正式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对农村的支持,从无到有,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经费主要是由财政保障。城市里除了刚才介绍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是从今年开始新建立的一项制度以外,其他的比如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怎么样进一步完善,扩大覆盖面,加强管理,逐步提高待遇水平。 [2007-12-26 16:34:36]
[网友 malanda]近年来财政在支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财政部对下一步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什么考虑?  [2007-12-26 16:33:29]
[由明春]第二,加大就业资金的投入。2003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增加就业资金投入,由2003年的将近100亿增加到2006年的345亿。其中中央财政投入由2003年的40多亿增加到2006年的230多亿。除了这方面的投入以外,各级财政部门还设立了专项资金,比如说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2006年,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了40亿。同时实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培训工程,主要是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转移就业能力。2004年到2006年,中央安排阳光工程补助资金大概是12亿元。同时国家还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助学贷款的资助政策,目的就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2007-12-26 16:30:23]
[由明春]目前财政方面的就业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1.对符合条件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者,以及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职工,给予相应税费减免优惠政策。2.对符合条件的自谋职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由财政提供担保与贴息。3.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型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对象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4.对所有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同时加大了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 [2007-12-26 16:27:41]
[由明春]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确实负有很重要的职责。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我们国家促进就业的方针是三句话: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制定符合就业方针要求的政策,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体系。促进就业的重点应该是在就业困难群体,比如说下岗失业人员、年龄相对偏大、劳动技能偏低人员,促进这些人员能够自食其力,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2007-12-26 16:24:11]
[网友 承认和默认]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通过媒体了解到了一些政府就业的政策措施,请问财政部作为管钱的单位,在促进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07-12-26 16:23:41]
[由明春]比如各地困难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部里专门有一个转移支付系数来体现各地财力困难程度。还比如说地方贫困人口的人数,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工作成效系数,就是首先看地方政府投入多不多,不是说你投入多了我就少拿钱,而是你投入多了我还鼓励你。工作成效系数里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管理水平怎么样,使不使用动态管理,有劳动能力的人是不是鼓励他就业,而不是享受低保;资金管理方面有没有出现挤占挪用问题等。再有就是资金使用的进度,就是给你补助的资金是不是能够及时安排下去。通过这些因素来分配160个亿和30个亿,做到大家都是公平的。这些数据都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有关统计年报,不用地方给我报人数,尽可能减少人为方面的因素,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个钱是用在老百姓身上的,一定要花好,不能出问题,这也是救命钱。  [2007-12-26 16:19:33]
[由明春]除此,还有一项制度,就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和这些制度相配套的,还有对贫困家庭的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框架。发挥财政职能,还有一点,就是加强各项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就是怎么样做到资金专款专用,真正用到救助对象的身上,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在这方面我们也出台了很多管理制度,促进各项救助制度的开展。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了160亿,用于农村低保制度的补助是30亿,怎么样分配这个资金?我们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在分配时采用因素法,选取有关因素,再设定每个因素所占的权重,最后按照一定的系数,经过严格计算得出分配数额。 [2007-12-26 16:16:19]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