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刘伟平:抓住“优先政策”契机 化解贫困建成小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抓住“优先政策”契机,化解贫困建成小康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省长刘伟平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谭飞、王博)地处西北、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能否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和跨越?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省长刘伟平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把握政策机遇 加快小康进程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对甘肃而言,这种优先推进体现在哪儿?

    刘伟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多年来,国家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为甘肃量身订做的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等政策,推动了甘肃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使这一时期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准确把握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充分体现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和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战略意图,凸显了国家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为包括甘肃在内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政策平台。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改善提升、生态保护恢复等,积极谋划论证一批能够带动和支撑全局乃至长远发展的经济、文化、生态项目,争取国家优先安排,努力把国家的支持政策转化为具体项目和投入,促进甘肃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以产业聚集发展支撑城镇化发展

    记者:新型城镇化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在甘肃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路径该怎样走?

    刘伟平:对甘肃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来说,加快城镇化进程,最根本的途径是产业聚集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是推进人的城镇化,最终目的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因此,必须把产业支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把推进城镇化与富民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能源与原材料保障、土地与劳动力供应、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推进大开放、大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区域首位产业、富民多元产业等四大重点产业,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二是根据产业布局科学合理规划城镇体系。具体讲就是在中部地区以强化兰州辐射带动能力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重点支持兰州新区建设,形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东部地区以资源为纽带,大力发展东部4市城市群,建设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西部地区以战略通道为依托,发展河西走廊城市群,建设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带。同时,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通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努力建设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逐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

    三是坚持把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等,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借助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区域首位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和深化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把符合条件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化解贫困问题的核心是助农增收

    记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对甘肃省来说更是如此,贫困问题将如何化解?

    刘伟平:化解贫困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围绕这个核心,去年我们出台了《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力求通过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做精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服务业、农村劳务经济、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等增收政策,确保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甘肃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做好扶贫工作是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为此,去年甘肃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目的就是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找准一条发展路子、制定一项脱贫计划、选准一个增收项目,推动为民实事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使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实现脱贫致富。

    治贫先治愚,解决贫困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农民的素质。2011年,我们专门制订了《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为主的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培训,重点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力争实现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山川秀美是目标

    记者:生态环境现在是社会关注热点,甘肃省的生态地位至关重要,在生态建设上将有哪些新举措?

    刘伟平: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视察时,明确提出了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总书记对甘肃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也是我们必须为之不懈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当前,甘肃省按照国家关于构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正在向国家申报打造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主要是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建立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调整黑河分水方案,推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提高祁连山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维护甘肃省水资源和粮食安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通过实施这些重点区域和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促进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协同推进,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承担国家生态安全功能的重点生态试验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试验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富民试验区、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验区,努力探索出一条内陆欠发达地区转型跨越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路子。

 
 
 相关链接
· 甘肃省与国家文物局签订保护丝绸之路遗产协定
· 甘肃检察机关立足职能 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 甘肃省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最高法最高检工作报告
· 甘肃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
· 甘肃省代表委员:创造美好环境 实现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