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2日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更大释放内需潜力
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 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大释放内需潜力;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详细内容]

视频

解读评论

钢铁煤炭行业:出硬招“去产能” 加速“市场出清”

“去产能”是一个大问题,也是改造升级传统产能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钢铁和煤炭行业则是重点。正如总理所说,这两个行业目前产能严重过剩,且是基础性行业,国有企业又占主导,所以有必要对过剩产能进行化解。

新华网评:总理为啥说“中国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大释放内需潜力。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指出:“城镇化还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所在!”

去产能需多费思量

当前,中国经济放缓、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以及中国股市大跌,在全球市场引发忧虑。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将面临通缩风险。

专家: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李克强总理强调,新型城镇化一定要以“人”为核心。居住证不仅仅是一张证,更要和若干相应的公共服务挂钩,要有“含金量”。为此,他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居住证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国务院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 硬手段减产软实力解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号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这是继20号的国务院专题会后,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研究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并出台了去产能的原则、路径和保障政策。

淘汰钢铁煤炭落后产能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问题,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为新兴产能和居民需求较大产能发展提供空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总理何以一再喊话“城镇化”?

城镇化从来都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有着强烈社会伴生性的问题。与城镇化相对应的,不仅有每年以亿万计的城乡社会流动,更有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预期目标,任何延宕,乃至扭曲,都是在错失历史机遇。

国务院常务会议拟推试点:人口超10万特大镇赋予部分县级管理权 

据中国政府网1月24日的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大释放内需潜力。

国务院定去产能目标:再减粗钢1亿~1.5亿吨

今年的第一个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大量时间用在了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问题上。在已经过去的20多天时间里,他为化解过剩产能召开了3次会议。

国务院部署钢铁煤炭去产能 企业和职工有了"定心丸"

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解读说,此次会议亮出政府底线,明确 “推一推”、“扶一扶”、“保一保”原则,有助于减少去产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和社会风险,去产能企业和涉及的企业职工有了“定心丸”。

巧用“两只手”化解过剩产能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化解钢铁、煤炭等领域的过剩产能。自从2013年4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后,相关部门经过多方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过剩产能之路已逐渐清晰。

土地承包权将探索有偿退出机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大释放内需潜力。

为“新市民”更好融入“新城镇”创造条件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概括成一句话,便是“为‘新市民’更好融入‘新城镇’创造条件”。

国务院三天两会挥戈钢铁煤炭去产能

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原则是,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会议认为,坚持用法治和市场化手段,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明确再压粗钢产能1至1.5亿吨 将设专项资金奖补人员分流安置

与以往普惠性政策不同,此番提出的专项资金,首度以奖补的形式发放,将对在人员分流安置“走在前面”“做得好”的地方进行奖补;另外,措施在“呆账核销”“资产处置”等方面对金融机构“松绑”,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参与产能化解工作。

国务院四大举措力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国务院一系列举措释放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积极信号,今年关键要将这些举措落实到位。如会议所强调,国务院已颁布的居住证暂行条例,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细则,推出有别于以往各类暂住证、含金量更高的居住证制度,切实保障“新市民”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

视窗
图解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