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我大洋科考进入机器人时代 硫化物调查获重大进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30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国大洋22航次第一、二航段圆满完成
我国南大西洋硫化物调查和印度洋科考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3月30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中国大洋22航次第一、二航段任务日前已经圆满完成,我国南大西洋硫化物调查和印度洋科考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大洋22航次环球科考是我国“十二五”大洋科考的开局航次。2010年12月8日,执行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从广州出发,进入印度洋作业区进行作业,第一航段主要在中印度洋80°E、中印度洋海盆结核区和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区开展工作,于2011年1月18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务。第一航段的主要成果包括获得中印度洋加密调查区大量物理海洋等环境观察数据,同时顺利完成大量水体叶绿素a样品和水化学样品的分析工作,为印尼贯穿流对印度洋环流及气候的影响研究提供大量现场实测资料;获取19.35km深海多金属结核区水下摄像资料和结核实物样品17.5kg,为印度洋和太平洋深海结核对比研究提供了样品和资料;完成西南印度洋热液区环境调查,获得大量深海沉积物、水样和生物样品,富集了耐酸、耐碱菌株、重金属抗性菌株、产酶微生物和石油降解菌等,为评价热液区环境和后续的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一航段,科考人员在西南印度洋热液区定点成功布放了一个大型气象浮标,该浮标为我国首次布放于远洋的多参数综合监测浮标,可连续采集目标区域内的气象要素、表层及深层水文资料并通过卫星传输实现数据实时分析,对我国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相关区域开展科学考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航段于2月27日完成,在第二航段中科考人员在南大西洋洋中脊完成了我国首次使用海底声学深拖和无人揽控潜水器(ROV)作业,新发现3个热液区和4个热液异常区。共完成2次ROV、4次声学深拖、13站电视抓斗、79km热液摄像、7856km多波束、24站CTD、50站MAPR、11站METS、16站生物、微生物和基因等作业分析工作。

    此次航段主要成果是一个热液活动丰富洋中脊断的确定、二个重大高新装备在热液区的成功应用、三个新热液区的发现、四个细腻热液异常区的发现。第二航段还采集到大量硫化物、热液生物、热液沉积物、蚀变基岩等样品,拍摄了高清晰硫化物和热液生物等录像及照片,并首次在南大西洋观测到热液区双壳类、虾等生物。至此我国已在南大西洋发现了五个热液区,表明该洋中脊段是一个极具前景的硫化物富集区。

    此次使用的我国自主研发的3500米无人揽控潜水器(ROV)具有自动定向、定高和定深航行功能,结合海底声学深拖等高科技装备应用,成功采集了海底硫化物和生物样品,同步拍摄了高清晰海底照片和作业全程视频影像,获取了海底区域精细地形和环境资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大洋科考技术正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并进入机器人时代。(黄林昊)

李克强30日连线慰问我国极地和大洋科考队员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海洋局,通过视频和电话连线,向正在遥远南极、北极和大洋上执行任务的科考队员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这是李克强与参加过科考活动的考察队员们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30日来到国家海洋局,通过视频和电话连线,向正在遥远南极、北极和大洋上执行任务的科考队员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

  李克强详细了解极地和大洋科考进展和考察队员们工作生活情况。与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雪龙”号船,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中国北极黄河站,第22航次大洋考察队暨“大洋一号”船人员进行对话交流,与亲属代表一起向前方队员问好,祝贺科学考察取得新的成果,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向在冰雪极地、茫茫大洋辛勤工作的考察队员及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详细阅读

    这是12月8日拍摄的“大洋一号”。我国大洋考察主力船舶“大洋一号”8日从广州起航,奔赴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执行我国大洋第22航次任务。此次任务共9个航段,计划时间376天,航程约4.5万海里。据了解,中国大洋第22航次共有来自国内37家单位的431名科考人员参加,是我国大洋科考中参航单位、参航人员最多和航次时间最长的航次。新华社记者 罗沙 摄

“大洋一号”起航执行我国大洋第22航次科考任务

    新华社广州12月8日电(记者罗沙)我国大洋考察主力船舶“大洋一号”8日从广州起航,奔赴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执行我国大洋第22航次任务。此次任务共9个航段,计划时间376天,航程约4.5万海里。

    据了解,中国大洋第22航次共有来自国内37家单位的431名科考人员参加,是我国大洋科考中参航单位、参航人员最多和航次时间最长的航次。“大洋一号”在航行期间将分别停靠南非的开普敦、巴西的萨尔瓦多、巴拿马和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预计2011年12月18日返回青岛。 >>>详细阅读

“大洋一号”船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综合锚系浮标观测系统

    1月7日15时,正执行我国第22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一套综合锚系浮标观测系统,主要用于监测热液羽状流的变化和扩散,同时监测作业区上层海洋环境要素。 >>>详细阅读

我国大洋科考进入“机器人时代”
首次使用水下机器人完成南大西洋多金属硫化物新区探测调查
    

    近日,中国第22航次大洋科学考察队在第二航段考察中首次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3500米无人缆控潜水器(ROV)进行了2000米水深海底调查作业,圆满完成了对南大西洋多金属硫化物新区的探测工作,成功采集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和生物样品,并同步拍摄了高清晰海底照片和作业全程视频影像。此次ROV系统的使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洋科考研究领域装备技术水平已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引领我国大洋科学考察向“机器人时代”迈进。 >>>详细阅读

海洋局:“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海试成功

    11月16日15时,正在南沙海域作业区进行海试的3500米级“海龙”号ROV(无人缆控潜水器)被顺利回收至“大洋一号”科考船甲板上,这标志着完成实用性改造后的3500米级“海龙”号ROV海试(以下简称“海龙”号)圆满成功。

    “海龙”号是一套大型深海作业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用于3500米以浅海底调查。在去年执行的大洋第21航次中成功进行了试用,在东太平洋海隆观察到了罕见的巨大黑烟囱,并用机械手准确抓获到了多金属硫化物样品。此次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组织设备研发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对“海龙”号进行的全面维护和实用性改造,不但对收放方式进行了改造,还完善了水下综合取样等功能,既增加了“海龙”号深水作业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其调查能力。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国家海洋局:我国大洋科考进入“机器人时代”
· 我国迄今最大规模的大洋科考活动起航
· “大洋一号”凯旋 第20航次大洋科考有十大亮点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