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5·12”汶川地震文化恢复重建工作汇报会举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4日   来源:文化部网站

    5月3日,“5·12”汶川地震文化恢复重建工作汇报会在北京举行。文化部部长蔡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主持会议。

    蔡武在讲话中表示,在这逝去的1000多个日子里,广大文化工作者同全国人民一样,做四川人民的坚强后盾,同四川人民一起,忍受着灾难带来的痛苦和悲伤,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国人民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催人奋进的不朽乐章。我们无比欣喜地看到,四川灾区文化重建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设施网络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深入,文化市场服务网点全部完成恢复重建并提供服务,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灾区文化重建工作卓有成效,向党和人民提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蔡武指出,抗震救灾和灾后文化重建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国务院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深入灾区视察灾情、指导救灾。为了推动灾后重建,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运筹帷幄,统筹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人民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凝聚。这是我们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胜利强有力的保障。

    蔡武表示,抗震救灾和灾后文化重建的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四川文化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作为抗震救灾和文化重建的生力军,四川文化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卓越的创造力,探索出一条灾区文化发展的道路。灾难来临后,灾区文化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精神不垮,队伍不乱,临危不惧,反应迅速,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充分体现出文化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挥了文化工作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四川省文化厅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最终形成了《四川文化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并多方争取国家部委支持,使文化重建规划的所有内容被全部纳入国家总体计划。在重建过程中,四川文化文物系统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突出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努力实现“转危为机”“化危为机”,为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文化灵魂,提供了文化支撑。

    蔡武说,抗震救灾和灾后文化重建的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全国文化系统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的结果。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文化文物系统迅速行动,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发出慰问电,动员全国文化文物系统进行对口援助。文化部党组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党组会、部务会和部长办公会10余次,并成立文化部抗震救灾协调小组、文化部灾后重建规划指导小组,召开全国文化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全国文化系统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几位部领导多次深入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看望慰问职工,指导救灾和重建工作。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统计汇总文化遗产受损情况,制定灾后重建和保护规划,在全国最早率先实施灾后重点工程——都江堰、二王庙修复保护工程等。山东、广东等19个省(市)文化厅(局)积极开展对口支援灾区文化恢复重建工作,为灾区文化重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化部参与策划和组织“爱的奉献”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15.1429亿元。文化部还派出小分队深入灾区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并派出两个艺术家慰问团奔赴灾区慰问演出,直属院团也多次为灾区人民送上精彩的演出节目。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部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设置1000个过渡性综合文化服务站,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45个县各提供一辆流动文化车,配送1万册图书。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及时部署灾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落实抢救方案,制定保护规划。文化部批准设立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通了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并拨付1181.61万元专款用于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蔡武强调,抗震救灾和文化恢复重建工作的伟大实践,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创新探索。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全国文化系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以及文化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充分发挥了文化抚慰心灵、安定人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的巨大作用,增强了人们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把这些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运用到今后的文化建设中去。

    蔡武最后表示,灾后文化重建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艰苦工作需要去做。今后,文化部将继续对四川的文化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在资金配置和项目设计上多向灾区倾斜,为灾区文化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他希望四川省文化系统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规划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文化重建工作。

    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在汇报会上介绍,自地震发生后,持续3年、丰富多彩的文化安民行动,极大地抚慰了受灾群众心灵,有力地凝聚了恢复重建的力量。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出巨大的艺术生产力,产生了一系列优秀剧目,在灾区和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3年来,四川省文化系统始终坚持“抗震救灾不缺位、灾后重建不掉队、扩内需保增长要有作为”的方针,始终围绕“抢抓机遇、全面提速,加快灾后文化恢复重建;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基调,始终按照中央关于“力争在两年内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不断强化文化恢复重建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确保文化实现科学重建。截至4月中旬,公共文化设施重建项目完工率为88%,文化产业项目完工率达90%,文化遗产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完工率为74%,文化市场服务网点全部恢复;地震遗址“一馆三地”建设积极推进,北川、映秀、汉旺地震遗址纪念地实现局部开放;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伏龙观、二王庙抢救保护工程等文物保护系列工程全面开放,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政府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强烈责任和强大能力。

    郑晓幸说,文化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灾区人民重拾山河、重振天府,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力量。灾区文化发展全面融入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为城乡统筹提供跨越发展的文化基础,极大地提高了灾区的文化软实力,为灾后科学发展注入了文化活力。

    汶川地震后共为灾区恢复重建捐款1300万元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学者范曾在会上表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伟大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无限创造力和丰富文化精神力量的民族。通过汶川地震恢复重建这个窗口,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永远不屈不挠,永远坚持奋斗,永远自力更生,而且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是一个真正平和、中正,具有立场的伟大国家,这个国家不以她的强大欺凌于人,而以其本身内在的坚强告诉世界,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参与创作了大型油画《热血5月·2008》的北京画院油画创作室主任、中国写实画派负责人艾轩也在会上发言。

    文化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负责人,文化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四川省文化厅和来自四川地震灾区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阿坝州、雅安市和北川县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也参加了报告会。 (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修兵)

 
 
 相关链接
· 大陆海上专业搜救船首次赴台开展文化和救捞交流
· 汶川地震灾后公共文化设施重建项目完成近九成
· 北京市:多部门共建村级公共文化设施为村民服务
· 文化部等三部门负责人谈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李长春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举行 李长春作重要批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