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陇南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在信息发布等方面实现突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17日   来源:甘肃日报

    今年7月,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投入运行。该系统整合了气象、水利、国土、水文、环保等多个部门的监测设备、资料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通道等资源,在自然灾害监测资料、预警信息发布共享和应急指挥方面实现了突破。

    多年来,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当地气象、水利、国土、水文、泥石流预警、地震等部门都各自发挥了其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等职能,但这些部门由于其侧重点不同,且自成体系,属单一灾种垂直管理模式。在全面监测和发布各类自然灾害信息方面,存在信息不互通、资源不共享、重复建设、设备浪费的现象。

    去年6月,陇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陇南市灾后重建防灾减灾项目集中、量大的特点,市政府成立了陇南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项资金,抽调气象、水利、国土、水文、泥石流预警、地震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攻关小组,自主开发指挥系统。各部门积极行动,加快系统建设,按照自然灾害监测站点统一布局的思路,对重复建设的站点进行了搬迁。科技攻关人员加班加点,勤奋工作,攻克一道道难关,今年7月,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投入运行。

    该系统建成了指挥系统数据库和指挥系统业务平台,实现了气象、水利、国土、水文、环保等部门的自动气象站、雨量、水位、河流流量、环境监测自动监测站等495种自动监测站的资料共享。指挥系统每10分钟就会收到各监测点传来的气温、雨情、水情、空气状况等信息,当有暴雨、水库超水位、空气污染等险情发生时,会自动报警。

    指挥系统业务平台主要有14个功能模块:雨情监测、数据查询、水情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尾矿库监测、环境监测、天气预报、信息共享、预警信息、应急响应、基本信息、站点信息、信息发布通道、系统管理。

    该系统还包括村级以上管理人员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全市主要河流所属水系、河长、流量、面积等河流情况;全市水库名称、库容、所在流域和负责人等;全市尾矿库所属企业名称、地理位置、库容,主要负责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

    记者在技术人员的演示下看到,预警信息通过指挥系统授权人员,依托手机短信,5分钟之内,发给全市村级以上干部及气象信息员(约1.5万人);其他手机用户(全市共130万)通过省气象局10650121绿色预警通道,可在10分钟之内收到信息。预警信息还能以字幕形式和语音形式,插播到当地电视、广播、出租车显示屏等媒介中。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在全市435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村,安装了435个预警喇叭,遇到险情时,村民们就会听到预警喇叭播报的预警信息,及时避险救灾。

    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是立体、全面反映该市各类灾害特征和灾害环境的综合信息库,能全面搜集到全市范围内降雨、水位、泥石流等信息;也是全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智能库”,能快速有效整合各类信息,对自然灾害事件作出科学预测与危险性分析,判断预警级别并快速发布预警;能够作为应急指挥决策的“控制台”,进行应急救援处置。

    7月2日,康县店子村短时间出现特大暴雨,市、县领导通过指挥系统,了解到监测实况和气象、国土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部署乡、村干部采取防灾救灾措施,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

    7月28日,徽县麻沿河殷家沟村出现短时强降水后,气象部门通过系统及时查看到了水务部门在殷家沟建立的雨量点资料,结合气象部门监测到的降水情况,系统快速、准确发布了麻沿河附近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市、县、乡、村迅速采取措施,再次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关链接
· 刘伟平在陇南调研时强调:扎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 陇南电网震后重建可靠性承载力均超过震前水平
· 甘肃陇南基本完成5万余户城镇住房维修重建工作
· 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 数万名建设大军奋战在陇南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