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全国春播玉米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河北省召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03日 19时33分   来源:农业部网站

    春回塞外,大地一片生机勃勃。4月27日,“全国春播玉米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河北省滦平县召开,宣传、培训、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展示保护性耕作新装备。此次现场会是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贯彻落实“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现场会举办地滦平县,地处河北省北部,即是京津的水源供应地,又是阻挡来自北部风沙入侵京津的关口。这里十年九春旱,但自实施保护性耕作以来,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逐步显现。通过近10年间秋季测产分析,与传统种植相比,保护性耕作通过复式作业降低成本,一般每亩可节省作业费用45元,增产25公斤左右,亩节本增效120元左右。并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增加土地肥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特别是保护性耕作对于沙尘暴的抑制作用,给参加现场会的人员留下深刻体会:当天风力达到5-6级,但在会议现场并没有感到明显的扬尘。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农业部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12项农业机械化技术之一。近几年,特别是自2002年国家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启动以来,各地认真组织、大力推进、精心实施,加强技术研究、指导和交流,保护性耕作技术日益成熟,实施面积连年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总体上看,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在北方旱作地区的实施,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的区域技术模式,开发出一批先进适用的专用机具,积累了丰富的推广经验。但是相对于全国9亿亩适宜保护性耕作的耕地面积,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仍然较小,发展仍不平衡,制约因素还很多。部分地区对保护性耕作认识不足,害怕短期内影响粮食的产量,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推广技术力量薄弱,技术创新和支撑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指导增产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影响农民的积极性;投入和机具数量不足,机具结构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让农民接受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是让他们看到增产增收的实效。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刘宪站长指出,必须在推广工作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田间管理水平,确保技术到位率,确保农民在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头两年不出现明显减产的情况。要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鼓励他们参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形成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合作化经营、规模化推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刘宪站长、李安宁副站长,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永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科教处、有关省市农机局、相关企业和当地农民参加了现场会。参会人员在现场认真观摩,在会后深入交流,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结合当地春耕,尤其是春玉米生产实际,扎实深入地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

 
 
 相关链接
· 全国生猪出场价与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4月18日)
· 农业部启动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
· 农业部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
· 全国生猪出场价与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4月11日)
· 山西省气候中心对玉米春播提出建议
· 全国生猪出场价与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3月28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