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太空探索引领人类进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昌10月24日电(记者 李宣良、白瑞雪)10月24日,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流传千古的“嫦娥奔月”的传说,在西昌这座有着“月亮女儿的故乡”之称的地方开始变为现实。

    从万户飞天的梦想到载人航天的成功,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绕月工程的实施……浩渺的太空似乎总有一只手,牵引着人类探索的步伐。正是在一个个传说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延伸着自己的脚步。

    认识宇宙,认识自身——人文精神的永恒命题

    人类可以像猿猴般攀援,如鱼儿般畅游,为何不能像飞鸟那样在空中自由翱翔?正如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蓝色的海洋充满了崇拜一样,从具有思维的那一天起,人类便对头顶这片蓝色的天空怀有无限的遐想。

    “有两种伟大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哲学家康德的名言,道出了人类对无垠太空与生俱来的情愫。

    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就对遥远的星空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而月球这个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早就激发起了中国人探索的兴趣。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对月食进行了记载,在1500年前就进行过月食的预报。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看到月球表面的高山、环形山和平原,人类从此告别了用肉眼观测月球的历史。

    “对神秘宇宙的体验、感悟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文明、宗教、艺术和思想发展变革中的原发动力之一。”72岁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

    一部人类思想史,与天文学有关的学说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与所有学科一样,围绕天文学的探索之路,却始终是一条曲折之路,它需要人类认识的智库,需要冲破传统思想的藩篱。因此,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人类对于宇宙、对于自身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认识宇宙,认识人类自身,一直是人类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永恒命题。”欧阳自远说。

    太空探索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一次艰辛的跨越

    50年前的10月,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1961年4月,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造访太空的人。8年后的7月21日,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个足印时,这位美国宇航员留下了一句载入人类史册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如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1971年6月,苏联3名宇航员在飞船气压阀失效时因为缺乏航天服的保护而死亡;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壮志未酬的宇航员,在万众瞩目中献身蓝天;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它的第28次飞行返程途中突然解体,只差16分钟就能踏上地球的7名宇航员全部牺牲。在人类迄今开展的123次月球探测中,成功率不到50%。

    但是,牺牲从来没有阻挡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

    “人类的太空探索,不仅仅是为了圆一个古老的飞天之梦,更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疆域的拓展。”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说。

    正如叶培建所说,空间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今天,飞速发展的空间技术正日益渗透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在叶培建将近40年的航天事业生涯中,参与研制的数十颗卫星同样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的在太空中对地球开展资源调查与监测,有的在监测气象和局部环境的变化,有的在监测地震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没有人知道太空有多辽阔,同样没有人知道太空探索我们能走多快多远

    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科学探测。就如同面对大海,我们的心胸变得开阔一样,面对无垠的太空,人类的视野得到极大拓展,对自身家园、自身命运的思考多了一份理性。

    现代航天事业的发端,原本源自于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但如今,美俄两国携手共建国际太空站,在太空领域正在进行着日益紧密合作。人类攀登科技高峰的文明成果,就像永恒的星光,映衬出了大国争霸的浅薄。  今天,航天领域的合作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来自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航天专家,出现在了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场的观礼台上。在不远的将来,从嫦娥一号卫星上传来的数据,将被全世界的科学家共享。

    寂寞嫦娥舒广袖,传说中的嫦娥也许在广寒宫中寂寞一生。但嫦娥一号卫星并不孤单——就在她奔向月球的时候,行走在太空中的各类飞行器达上千颗。

    美国科学家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目前已经飞行到距离太阳150亿公里的地方。根据传回的数据分析,它正在脱离太阳系,真正进入银河系的空间,成为人类发射的跑得最远的航天器。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太空探索,没有人知道我们能走多远,能走多快。”

    很多年之前,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他后来死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途中——被人们问及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的回答意味深长:“因为山就在那儿。”

    珠峰就在那儿,太空就在那儿,月球和其他行星就在那儿,人类获得知识与进步的希望就在那儿。

    ——这,也许就是中国开始“嫦娥奔月”的终极目的之所在。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嫦娥”绕月标志中国航天探索新起点
· 搭载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发射
· 访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要有探索的大无畏精神
· 中国将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微波遥感手段探测月球
·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3个关键设备引人关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