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汶川地震一周年·特稿:震灾无情 世界有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 夏文辉、韩冰、许林贵、王艳明)“Wenchuan”(汶川)这个特殊地名,近来在国外报道中又开始多了起来。去年5月发生在中国的那场大地震已成为过去,然而,来自国际的关注、支持和援助还在进行中,如涓涓流水,从四面八方汇入中国地震灾区,不断融入这场物质与精神重建的宏大工程中。

    “救灾,没有国界”

    “建筑、设施的重建在各处展开,灾区的人们很顽强。要继续给他们支持,特别是心理的支持,这非常重要。”日本兵库大学心理学教授富永良喜说。

    记者近日在北京见到他的时候,这位髭须花白的老人刚刚结束在地震灾区的连日奔忙。汶川地震后的一年来,富永良喜7次来华,每一次都和灾区的心理支援工作有关。从绵阳到彭州,从宝鸡到延安,富永良喜为各地心理支援人员开办讲座,同板房小学的老师们交谈,向惊吓的孩子和妇女提供心理支持……

    曾经参与日本阪神大地震救援工作的富永良喜说,他一次次来华,是希望将自己在日本地震救灾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投入到汶川地震的灾区重建中。他说:“灾民遭受的苦痛是类似的,心灵的复苏过程也是类似的。救灾,没有国界。”

    来自美国的塔玛拉·佩尔森愿意用“灯”比喻他们在灾区开展的心理支持工作。这位无国界医生组织项目协调人说:“把火递给灾民,帮他们点亮心灵,重新找到生活的光明。”

    46岁的塔玛拉去年11月来到灾区,一直奔忙在无国界医生在灾区的5个基层工作点之间。6个月的工作合约即将到期,她打算延长在灾区的工作时间。

    “每天我都感到自己活得有价值……而且,灾区的人们也在感染我。他们那么乐观。工作、生活、做生意、上学,地震没有动摇他们。”塔玛拉说。

    截至目前,无国界医生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等部门合作开展的心理支援项目,已经评估650多人,跟进300多人,并完成1500多次心理咨询。

    “帐篷,让我们温暖”

    “帐篷里住了快一年了,都有感情了,冷也在里面,热也在里面。”59岁的杜平娃用手拍打着帐篷上的土说。

    杜平娃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李家庙村的农民。一年前的大地震中,他家同村里许多人家的房子,在瞬间倒塌。很快,乡村干部送来了帐篷。村子各处,来自海内外的帐篷色彩不同,形状各异,像大地上开放的花朵。“有了帐篷,就有了家。”杜平娃说。

    杜平娃住的帐篷来自遥远的巴基斯坦,从此晚上歇在帐篷里,他常常想像着那个遥远的国家,和那里的人。

    陇南市与四川接壤,这里是汶川大地震中甘肃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地震造成300多人遇难,100多万间房屋倒塌,震后有90多万人需要临时转移安置。一段时间,帐篷等救灾物资的缺口很大,急需国际社会帮助。

    震后一周,巴基斯坦首批援助中国灾区的5000多顶帐篷运到了陇南。随后,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国的政府和机构,以及联合国难民署、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向地震灾区援助了急需的帐篷、食物、药品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还派出医疗队,赶到陇南灾区,开展医疗救助活动。

    距离杜平娃所在村庄不远,加拿大红十字会的甘肃两当县灾区援建工程即将启动,援建项目包括13所乡镇卫生院,援助款项达1187.2万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服务半径将辐射甘肃和陕西两省3个县的10万名群众。

    在甘肃陇南市徽县,日本红十字会的援建项目也即将开工。日本红十字会共捐助2190.84万元人民币,用于18所乡镇卫生院和2所学校的重建。

    据日本红十字会汶川地震重建支援项目驻华代表位坂和隆介绍,在紧急安置和灾后重建两个阶段,日本红十字会已经向地震灾区援助了3.7亿元人民币,支援建设项目主要在受灾的四川、甘肃和陕西三个省。下一步,他们还将配备医疗设备,培训人员。

    据民政部提供的信息,汶川地震发生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救灾资金和物资,截至2008年10月10日,来自境外的抗震救灾款物达103亿元。

    每一笔捐赠都凝聚着爱心,包含着支持,它们将变成校舍、医院、住房,化为希望、信心和感恩,鼓舞灾区人们积极迈向震后新的生活。

    “赈灾,升华了海外赤子情”

    “准备最近去灾区,亲眼看一看家乡父老的生活恢复得怎么样,同时捎去慰问。”美国北加州巴蜀同乡同学会会长肖东林说。

    不久前才在美国北加州组织了一场名为《跨越太平洋的爱》大型支援灾区公益演出的肖东林,谈及赈灾活动仍兴奋不已:“我是四川人,一年来海外华人华侨对灾区的支持,让人非常感动。一直想找个机会,表达感谢,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给家乡的父老乡亲鼓劲。”

    这场晚会准备了一个多月,所有演员都是义演,晚会的组织经费来自华侨和华裔的热情赞助。当晚,演出会场1000人的座位坐满了。来自美国各地和国内的艺术家和表演者以爱为主题,以歌舞方式,传送对灾区人们的问候。

    晚会上还特别发布了《隔不断的亲情--海外华人四川地震诗词选》,这本书汇集了全世界70多名海外华人华侨围绕汶川地震和灾后重建创作的诗词作品。

    汶川地震一周年临近,这本诗词集广为流传,一行行文字,打动着人们的心弦,感染着人们的情绪。诗词集的发起者之一纪中生在美国从事医学研究。在越洋电话采访中,他说,地震中一位勇敢的母亲用身体护住小孩、自己却被巨石压死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他眼含热泪写了一首《纪念一位妈妈》的诗,并萌发了在海外征集汶川地震诗词的想法。“我想把那些发自肺腑、直抵心灵深处的文字保留下来,让真爱的光辉永远闪耀在人间。”

    诗词选的前言写道:以此,我们悼念在这场大地震中的亡灵;以此,我们勉励幸存的人们,更加珍惜生命;以此,我们感谢所有曾经以各种方式为“四川”奉献的人们。

    截至2008年10月,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有关部门转交赈灾捐赠19.59亿元。

    对海外华人华侨的赈灾情感和爱心,曾任美国旧金山地区融融合唱团团长的董丽杰这样写道:“人们奔波着:为灾区,为灾区的人民……尽管有震后的阴霾,但毕竟是春天,萌生在所有华人心中的是大难兴邦。”

    在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的爱心融汇下,一所新的北川中学将于5月12日开工建设,明年5月12日竣工,2010年9月1日交付使用;四川省侨办开展的“侨爱工程”,签约的255个公益项目已经动工100多项;一年来,广东省侨办牵头开展的在汶川捐助“侨心居”活动,迄今捐款达人民币4113万元,已确认捐助“侨心居”自然村24座,总户数为1987户……

    “灾难,让我们站在一起”

    “不愿相信眼前天摇地动,无数生命陨落。不愿相信太多天真的笑容,瞬间被大地淹没。祝福,上天祝福四川……”这是美国费城的年轻歌手麦克·马雷为汶川地震谱写的歌曲《上天祝福四川》。

    马雷曾经在中国留学5年,去过四川。“那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风景秀丽,有我很好的朋友。”他说。

    想为受灾的人们做点什么,于是他开始写歌,用汉语,“一边写,一边哭。”

    马雷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会来中国,并且一定会去四川,为那里的人们表演这首歌。“要做点事情,哪怕一点点。灾难,让我们站在一起,我们一起努力。”

    今年1月,百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中学生代表受阿罗约总统之邀访问菲律宾,菲律宾华裔青年施宾宾负责照料其中的20多名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的施宾宾第一次以大哥哥的身份照看这么多弟弟妹妹。

    “我知道了什么叫责任。”施宾宾说,“其实,我是在和他们一起成长。”

    他记得组里有个淘气的小男孩,平时让志愿者们颇费脑筋,但后来大家知道,这个孩子默默省下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副珍珠耳坠。

    “我当时愣住了,眼里一下有东西流了出来。”施宾宾说,“懂得感恩和报答,乐观面对一切,认真生活,是这些弟弟妹妹给我的最好礼物。”

    施宾宾告诉记者,灾区孩子们回国后很快给他和同样担任志愿者的妈妈发来邮件,表达感激和想念。其他许多在菲参与过接待的志愿者、老师,以及菲政府部门的职员,也都收到灾区学生的邮件与短信祝福,学生们还集体给阿罗约总统寄去一封书信表示感谢。

    一名叫贺杰的灾区学生在个人感言中写道:“一起尽情地唱歌,愉快地游戏,语言的隔阂丝毫未影响我们的交流。我们的心是近的,微笑就是最好的证明。此时此刻,唯有感恩。”

    汶川地震后,中国政府和人民收到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援助和支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理解在加深,心在贴近,情感在共鸣。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的一个大厅里,立着一排雕像,上面写道:谨向给予汶川地震人道主义援助的贵国朋友致谢!

    青铜制的雕像造型是五双巨手相互紧握的圆环,置于黑色大理石基座上。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林伯承说,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将举行仪式,通过各国驻华使馆,将这些精心设计制作的“汶川地震国际救援致谢碑”赠送给11个国家的救援队和医疗队。

    “去年7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会见日本国际救援队、国际医疗队代表,对他们的崇高人道主义精神和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由此,我们就有了制作致谢碑的想法,希望以此表达中国人民对汶川地震国际救援的心声。”林伯承说。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困难之时外界朋友伸出的友谊之手。”致谢碑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曹春生说,“致谢碑还象征着全球五大洲人民和中国人民心手相连,情感交融。”

 
 
 相关链接
· 汶川地震一周年:震中汶川映秀镇重建盼技术指导
· 汶川地震一周年:喜迁新居
· 汶川地震一周年:大灾后重拾笑脸的“小红帽”
· 汶川地震一周年:大灾后重拾笑脸的“小红帽”
· 汶川地震一周年:珠海援建汶川多个项目年内完工
· 全国妇联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设中国"博宥基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