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是全球科学家的主流共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气候变化是全球科学家的主流共识
——访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

    新华社哥本哈根12月11日电(记者黄堃 杨骏)正在这里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科技进步、观测网络的完善,数据增多和研究不断深入,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全球科学家的主流共识。

    罗勇说,经各国政府和各领域专家长期系统研究,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在增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千名来自全球各国的科学家编写了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在2001年发布的第三份评估报告中,IPCC认为人类活动导致近50年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是66%,而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份评估报告中,这一可能性已经上升到90%。

    那么,IPCC报告的结论能否代表全球科学家的主流观点呢?对于这个问题,罗勇回答说,IPCC报告的编写程序是非常透明和平衡的。在作者遴选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大地理区域都要有相应代表。在编写过程中,每次都会邀请全世界专家评审草稿,报告的作者必须对专家的意见逐条答复。最终公开发布的报告内容更是经过各国政府的严格审核,如果任何一个用词有某个国家不同意,就要进行修改,直到所有政府代表团都满意为止。因此,IPCC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结论是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工作成果,相关表述获得了所有国家的同意,这正是该报告在全球科学界得到广泛尊重的原因。

    据他介绍,在全球温度变化问题上,IPCC第四份报告采用了4个不同机构的研究结果,包括美国航天局、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以及俄罗斯和英国的研究小组等。四份报告的结论数据虽不完全相同,但指出的全球变暖趋势则是一致的。

    此外,其他一些方面的观测事实也能够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结论相互印证,如海平面持续升高、大面积冰雪融化、多数陆地区域的强降水事件增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干旱事件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所增加等。

    然而,气候科研中也存在不确定性。罗勇表示,这是由科学发展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如气候研究的基础是观测资料,而利用观测仪器来采集气象数据在20世纪初以后才大规模开展。在研究方法上,气候模型的设置中会有一些假设条件,计算中也会出现误差。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很多物理过程和反馈机制的认识不够充分。

    他说,这些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科学本身的进步在未来逐渐减小。现在一些科学家对气候问题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这是正常的。但正如历史上一些科学结论随着科学进步而不断得到证实一样,气候变化也正得到越来越强的科研证据支持,“我们不能以科学存在不确定性为理由,否定目前的科学认识”。

    罗勇说,即使在承认全球变暖事实的前提下,也有一些科学家对其成因和影响持有不同观点。实际上,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的原因不同。研究显示,在万年以上的尺度上气候变化主要与地球轨道参数有关,在千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主要与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有关,而最近一两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共同导致。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温度变化的幅度和快慢有关。同样是升温一摄氏度,发生在一万年、一千年、还是一百年里,其影响完全不一样。如果时间足够长,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可以缓慢地适应,如果速率过快则会导致灾难性影响。例如IPCC第四份报告说,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是90%,指的就是过去50年的变化,用词十分严格,结论难以置疑。

    此外,当今人类社会高度发展,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已经不可与人类早期文明时期相提并论。比如海平面上升将影响全球沿海诸多大城市,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导致的雨雪冰冻灾害等会对遍布各地的输电线路造成损害。

 
 
 相关链接
· 祝列克介绍中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作努力
· 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须统筹综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 科学生活:气候变化尚不确定100%是人为因素
· 发达国家应提供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 外交部宣布:温家宝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 我气候变化谈判代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决心不动摇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