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深情送高原——记广东第五批援藏干部的援藏实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送往雪域高原的殷切深情
——记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的援藏实践

    新华社广州1月27日电(记者 王攀、吴涛)当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委书记彭聪恩等人跋涉3天到达竹瓦根镇吉太村时看到,这个只有13户74人的小村的村民捧出了洁白的哈达和刚煮熟的牛羊肉,早早等候在村口,迎接着远道而来的亲人。

    彭聪恩说:“那一刻,背帐篷、扛干粮、爬悬崖、翻雪山的艰苦都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为藏区的农牧民做更多的实事和好事。”

    这是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两年多来在西藏工作中普通却感人的一幕。援藏队员们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积极创新援藏方式,以市场机制推动粤藏两地产业优势对接互补。同时,加大了智力援藏力度,初步探索出一套援藏的科学思路和机制,促进对口支援的林芝地区形成了多层次、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从“输血”到“造血” 林芝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据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西藏林芝地委常务副书记刘毅介绍,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共有46人,截至2009年底,已投入各类援藏资金4.4亿元,建设项目208个。

    记者了解到,为了落实以农牧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在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的财政援藏资金中,投放到县及县以下农牧区的占到78.38%。他们还将争取到的90%以上的资金、物资投入到农牧区和农牧民身上,并且重点用于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以及建设学校、医院等民生事业配套项目。

    广东援藏队不仅为林芝地区“输血”,还更加注重林芝地区自我发展的可持续,农牧民收入增加的可持续,着力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由外到内提升林芝地区的“造血”能力。

    据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西藏林芝地区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兼副局长张丽文介绍,广东援藏队积极推动广州直航林芝,支持广东中旅集团以包机方式开通了昆明至林芝的航线,以争取更多的游客全年进出林芝,不仅为林芝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带动了林芝与内地发达城市的交流互动。

    此外,广东援藏队投入900多万元建设了野生天麻种植项目,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解决了麻种短缺和市场销售的瓶颈问题,当地农牧民为此人均增收2000元。

    刘毅告诉记者,两年多来,援藏队充分发挥广东企业的观念、技术、管理和市场的优势,与林芝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在特色农牧业、藏医藏药业、生态旅游业和水电能源业四大产业上积极招商引资,共为林芝引进项目53个,协议资金达20.29亿元。

    将西藏基层干部“请出来” 赴粤培训学习成机制

    2009年11月,来自林芝县八一镇千年核桃民俗文化村景点的讲解员巴桑和另外28位同学一起,在广东省肇庆市旅游学校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这位19岁的藏族姑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广东学习让她觉得自信了很多,也加深了对祖国大家庭的了解和认识。

    两年多来,广东援藏队以林芝基层产业建设需求为核心,大力组织基层干部等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和交流,先后组织了150多批、1472人次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干部和农牧民赴粤挂职锻炼或培训,重点帮助他们改变观念、培养现代经济发展意识。

    “援藏干部总有一天会回去,建起来的医院和学校也总有一天会破旧。提高林芝干部和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才是根本之道。”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西藏林芝县委书记黄贵田说。

    刘毅认为,当前对口援藏工作向基层特别是向藏区乡村深入持久拓展已是大势所趋,因此,通过构建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和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有系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组织基层尤其是一线乡村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参观、培训,对于落实中央提出的确保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负责组织培训工作的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西藏林芝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岳向前告诉记者:“东部沿海的经验证明,村集体、乡镇的经济发展需要带头人,而西藏乡村因为具有人少、分散、封闭的特点,使得这种带头人的作用更加明显,对他们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将适当组织一些有愿望、有想法的农牧民到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援藏干部来来去去 民族团结之情永不褪色

    在美丽的雪域高原上,广东援藏队送去的除了有观念、资金、技术,还有一颗颗火热的心。

    2008年3月20日上午,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波密县委书记左孟新意外地收到一封由玉普乡巴达村藏族妇女巴珍托人送来的求救信:“我生病无钱医治,一家5口人吃不饱饭,3个孩子上不了学……”

    左孟新当即推掉手头事务,带着援藏干部张力柯、李步明和陈章朋赶到玉普乡卫生院。巴珍患有肺结核但因贫困而决定放弃治疗。左孟新一边鼓励她配合治疗,一边给了她1000元慰问金。

    得知巴珍的爱人也生了病时,左孟新立即指示从援藏工作经费中拿出2万元,将病人送到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并为其做了脑瘤切除手术。

    2007年,援藏干部黄伟平和彭大荣接手地处中印边境的察隅农场时,这个农场是一个发不出工资、拖欠养老统筹金和银行贷款1200万元的“烂摊子”。

    记得当初,援藏队员出了林芝,向东南而行,翻越了海拔5000多米的德姆拉山,花了两天时间,行程600多公里,才到达察隅农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发展经济,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黄伟平和彭大荣等人没有气馁。

    他们开发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红皮花生等无污染生态农产品,开通了网站解决销售难题,开办了加工厂,建立了养殖场。截至2009年,察隅农场偿还了800多万元的历史欠款,职工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各种基础设施也建设起来。

    得知广东援藏队工作期限满就要回广东时,察隅农场的职工多吉旺秋含泪对援藏干部说:“我要给广东省和自治区的领导写信,把你们留下来。”

    刘毅说:“援藏工作队会离开,但在祖国大家庭里,粤藏两地互相支援、团结互爱之情,永无止境。”

 
 
 相关链接
· 西藏:干部援藏工作重心将进一步向农牧区倾斜
· 第六批援藏干部选派数量将由850多名增到约980名
· 援藏十四年:以干部援藏为龙头 不断拓宽援藏领域
· 各地援藏过程中惠及民生的援藏项目受到广泛好评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