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央投资对口支援推动汶川地震灾区民生明显改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让灾区群众过上好日子
——中央投资和对口支援推动汶川地震灾区民生明显改善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记者 刘铮、叶建平)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绵竹市东北镇仪马村村民丁志贵一家2月5日天刚亮就开始忙碌起来:收衣被、抬家具、搬电器……这天,丁志贵和1700多户受灾群众一起,搬进了由南京援建的安置小区。

    “‘新年新气象’嘛!我们也住进小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了。”丁志贵笑得合不拢嘴。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所有的受灾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南京援建指挥组副总指挥贾德裕感慨万千。

    虽然汶川大地震已过去近两年,但全国人民始终牵挂着灾区群众。中央财政30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已先后拨付2215亿元,19个省市对口支援744亿元已到位449亿元……

    在震后第二个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地震灾区发现,源源不断的中央投资和兄弟省份的鼎力相助,已让灾区群众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灾区民生明显改善。

    住房、学校、医院:灾后重建坚持民生优先

    这是一组令人欣慰的数字:

    ——四川150多万户住房毁损农民,在今年春节前都将基本搬进永久性住房,城镇住房重建预计5月底前基本完工;95%以上的学生搬入永久性校舍;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开工率达93.7%。

    ——甘肃地震灾区近70万户居民住房维修重建已在去年底前竣工,灾区群众住房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陕西地震灾区9万多户住房毁损居民在去年春节时都已住进了新房,57所新校园赶在去年秋季开学前都已投入使用,新建的两家医院成为陕南山区条件最好的医院。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是灾后恢复重建从规划就开始奉行的“指针”。《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

    “要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需要出发,把灾区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说。

    中央财政和各对口支援省市在安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时,均把保障民生作为基本出发点,优先安排居民住房、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19个对口支援省市,精挑细选出数万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的骨干力量前往灾区。

    修复重建城乡居民毁损住房摆在灾后重建最为优先的位置。中央财政补助、对口支援省市建设、银行优惠贷款、社会捐助,再加上居民自筹资金,多方合力,使得一排排统一规划、设施现代的漂亮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地震灾区。

    走进苏州市对口支援的绵竹市孝德新城,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漫步在新城的“苏州水街”,一条小河曲径通幽,两岸杨柳依依;一排排白色的墙腰,开着扇扇轩窗掩映在河中……新城里,安置小区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已经完工,春节前后将全部交付使用。

    在北京援建的什邡市红白镇峡马口村,一幢幢古香古色的木屋依山而建。39岁的任学蓉正在给房屋贴瓷砖。任学蓉在地震中爱人不幸遇难,留下两个孩子。震后,任学蓉和另一名在地震中失去爱人的刘利明重组了一个新家,开始了新的生活。两口子的新房共有100多平方米。

    “真的很感谢国家和社会,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希望。”任学蓉家建房子,国家补助了3万多元,后来又领到党费补助3000多元,自己只出了1万多元。

    一幢幢住房给了受灾群众温暖的家,一座座安全坚固、设施现代的校园,寄托着灾区未来的希望。对口支援建设者不但把校园建成当地最安全、最漂亮的建筑,而且给学校配备了往往只有发达地区才有的现代化设施。

    记者来到了由北京对口援建的红白镇的中心小学,这所被震毁的学校如今焕然一新:白墙灰瓦的教学楼、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在机房里,校长程世林正带着几名技术人员在紧张地调试着电脑。

    “现在的学校可比过去先进多了,每间教室都有投影仪和电脑,讲课都是多媒体教学,学生们每周都会有计算机课呢!”程世林说。

    灾区人民的健康依旧是全国人民的牵挂。在灾后重建中,一个完备的市、县、乡镇多层次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了起来。在医疗机构硬件提升的同时,当地医护人员也得到了来自大城市大医院的培训,医护工作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去年12月,上海援建都江堰市的14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移交。与此同时,第七批200余名上海援建医务人员也飞赴都江堰,开展对口培训。

    “医疗卫生系统重建,可不能简单地盖医院,更关键的是帮助灾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海第六批对口支援医疗队队员黄建华介绍说,地震发生后,上海援助都江堰市的医务人员已累计超过了1000人,几乎每周都会给灾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

    住房、学校、医院……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一个个民生项目改善着受灾群众的生活。北京市对口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刘永富说:“灾后重建是系统工程,必须先从民生领域着手,重点解决受灾群众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快速恢复城镇功能。”

    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灾后重建的长久之计

    1月20日,什邡市“京什产业合作园”里锣鼓喧天,由北京对口援建的产业合作园6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包括钛合金飞行器零部件科研生产基地等,总投资超过6亿元,能安排上千人就业。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各对口支援省市不仅重视恢复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而且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做长远考虑,结合援助方和受援方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培育灾区的优势产业。

    “援建灾区不是一味地‘输血’,必须培育灾区的‘造血’能力。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就业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美好生活才能够长久,我们才能真正地放心。”苏州对口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沈国芳说。

    最新统计显示,19个对口支援省市与受援地区累计签约产业合作项目400多个,协议投资550多亿元,已经落实资金77.9亿元,为受援地区群众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1.8万个。其中,帮助灾区建设工业园27个,投资31.8亿元。

    在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管理培训区里,记者遇到了江苏对口援建工作者刘照亭。从2008年7月奔赴绵竹援建至今,刘照亭还是不太适应那里的生活,然而他带来的农业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理念却显示了强大生命力,把龙门山下“染”成了郁郁葱葱的一片。

    谭绍华是当地水果种植大户,也算是个“土专家”。过去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每年每亩地只有一千来元利润。在刘照亭等江苏农业技术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去年引进了先进品种,对种植方法进行改造,每亩利润达到3000元。

    “各对口支援省市不仅为灾区带来了资金、人才、项目,也为灾区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观念,为灾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陕西省地震重灾区略阳县,天津市的援建者利用当地电厂排放的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生产质量轻、强度高的粉煤灰蒸压砖。这个年产标砖5000万块的砖厂,不但解决了废弃粉煤灰长期占地并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成为当地首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

    辽宁省推动华晨汽车到四川省安县投资建设汽车产业园,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27亿元,创利税8亿元;在成都市都江堰,上海援建者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打造出10万亩特色效益农业集聚区,推动了当地优质粮油、特色水果、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广东省在汶川县三江乡打造出了一个藏族风情旅游区……

    在推进灾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对口支援省份还帮助受灾地区转移剩余劳动力,这也是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我们遇到了40岁的什邡市师古镇清泉村村民罗炳荣。当时,他正在耐心地填写着北京兄弟搬家服务有限公司的就业意向登记表。“北京不仅帮我们盖房子、修公路、建学校,连我们的工作都考虑到了。搬家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有活干,生活就有希望嘛!”罗炳荣说。

    在各对口支援省市的倾情相助下,地震灾区在源源不断得到“输血”的同时,“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灾区群众不但住上了新房子,更将过上好日子。

    初步统计显示,2009年四川省经济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3%。

    传承民风民俗:帮助灾区群众重建精神家园

    在苏州对口援建的年画产业基地——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苏州桃花坞与绵竹年画这两大精彩各异的传统年画2月6日举行联展,在交流与传承文化的同时,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客商前来。第九届中国·绵竹年画节的序幕就此拉开。

    射箭台村是绵竹年画的发源地,震前年画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但基本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状态。苏州市对口援建后,决定投资3000万元打造一个集年画制作、展销、传习以及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年画产业基地。

    在射箭台村年画展示馆一楼,32岁的罗敏小心翼翼地绣着大型年画《二十四孝》。震后参加了年画刺绣免费培训的她告诉记者,这幅画已经绣了10多天,再过1个多月就能完工了。

    汶川地震灾区的许多地方,有着传统而独特的民风民俗,有的还是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灾后重建中,抚平灾区群众的心灵创伤,帮助灾区群众传承民风民俗,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特别强调,在重建生活家园的同时,注重精神家园建设。

    “我们要重建地震损毁的家园,还要抚平心灵的创伤。”湖南省对口支援理县灾后重建工作队队长张银桥说,湖南省在地震灾区成立了首支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服务队“湘川情”服务队。服务队在理县已成功举办了催眠师培训班等3期社会服务培训,举办干部心理辅导知识培训讲座30期,为1500多人次提供了心理咨询与康复治疗。

    民政部统计显示,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年内,共有1000多名社会工作者深入灾区一线,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灾害救援、教育、卫生、司法、就业服务以及社区建设等各个领域,帮助他们重建精神家园。

    在汶川,广东对口援建文化项目中,文化馆、文化中心、影剧院、图书馆、禹羌博物馆、大禹雕塑、工人文化宫等,应有尽有;在安县,210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活动室,近千种农技书籍在各农家书屋间流转……

    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的重建,激发起全民灾后重建的力量——

    “遭了那么大的灾,哪能光等着政府救济。”四川省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左手残疾的村民石光武,在自己经营的小超市里负责进货,平时在周边打工挣钱。他和聋哑的爱人一起,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全村第一批开始重建并搬进新居的村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村里悬挂的那幅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2010年是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对口支援省市的无私援助下,灾区人民顽强努力、奋力拼搏,努力实现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灾后重建目标任务,让灾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生命线”贯通--汶川地震灾区基础设施重建纪实

    480多个交通项目完全损毁,上亿立方米塌方土石覆盖在通往震中汶川的都汶公路上;171座35千伏以上变电站因震受损,2700多条电网线路停运,其中164条高压线路完全损毁;灾区水系被破坏,地处高半山上百个受灾乡镇、村落数万名群众饮水困难……634天前的那场大地震摧毁了川、甘、陕数十万平方公里上的道路、桥梁、电站、水厂等基础设施,上万亿元的社会财富瞬间湮灭。

    但今天,距离汶川特大地震仅仅600多天,一条条崭新的道路在灾区蜿蜒绵长,一座座电站被修复发电,一个个饮水工程让受灾群众在自家的厨房里直接取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详细

    全国对口支援灾区重建纪实:兄弟携手 重建家园

    2010年1月25日,正在建设中的青川县上坪安居小区。四川省青川县是5·12大地震中受灾比较严重的县,浙江省宁波市担负起青川县对口援建工作。由宁波市全额援建1.5亿元的青川县上坪安居小区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内建幼儿园、小学、高中各一所,建好后可入住670多户居民。 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 摄

    如今的四川地震灾区,到处是兄弟联手、亲人并肩,你追我赶重建家园的火热场面。

    随着抗震救灾逐步进入灾后重建的新阶段,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震后恢复重建,“一省帮一重灾县”,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略再一次推进!

    灾区人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详细

 
 
 相关链接
· “生命线”贯通--汶川地震灾区基础设施重建纪实
· 江苏省援建汶川地震灾区:500天捧出一个新绵竹
·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报告:重建中崛起 希望中奋进
· 民政部:目前汶川地震灾区农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得到精心安排
· 汶川地震灾区儿童回访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