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专家学者谈走转改精神实质:正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18日 07时21分   来源:光明日报

    打开电视,翻阅报纸,漫游网络,“走转改”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

    “普通百姓的镜头多了,基层的呼声多了,近来,新闻媒体继承和发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良传统,落实‘三贴近’要求,采写的新闻报道有看头了。”观看完10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走基层调查《北京儿童医院:一分满意须十分努力》后,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教授郑广永这样评价。

    一些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认为,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对新时期新挑战和贯彻落实“三贴近”的战略举措,也是造就一支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内在需要。“走转改”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引用毛泽东的话说,读书要读两种书,一种是“有字之书”,一种是“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是社会生活。把“无字之书”读懂,写成“有字之书”,才是大学问。把“无字之书”写成“有字之书”,离不开正确的实践。

    杨金海认为:“走向基层,迈入社会,是实践的基础。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生动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薛庆超对此深有同感。他对记者说:“新闻媒体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离不开社会基层、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如果离开了,妙笔如花也只能写出‘客里空’的新闻作品,甚至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新闻媒体通过开展‘走转改’,能够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反映改革开放的典型事迹,有血有肉地讴歌新世纪的新人新事,正在产生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影响全社会。”

    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董振华说:“‘走转改’活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着重点是‘实’字,要根植于实践,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更关键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重要实践。”

    继承和发展着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良传统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教授说:“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实践中产生,又推动实践的发展。”他回顾——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文艺要与群众相结合、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宣传教育工作就是要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强调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

    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三贴近”的指导方针,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告诫语重心长。

    朱有志认为,“新闻战线此时组织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时代必然,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三贴近’要求、巩固‘三项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庞元正教授对此表示赞同。他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新闻传播工作本质上也是群众工作,是党的整个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基层,深入实际,服务群众,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新闻战线活动,‘走转改’强调走向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恰恰是我们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许多工作也可以通过‘走转改’解决”

    “‘走转改’要成为社会风尚。”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李桂华指出,“万钢部长说,我们的许多工作也可以通过‘走转改’解决。”

    卫生部新闻办副调研员戚畅说:“‘走转改’创造了浓厚的面向基层、为群众服务的社会文化氛围,必将使各级、各领域下基层制度化、常态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分党委书记高钢认为:“‘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国知识界担当的社会责任的再度提示,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纷繁复杂的情状和影响,深入思考我们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清醒认识实现这一社会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和更为艰巨。只有以新的视野和新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走转改’,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深刻现实意义。”

    怎样才能应对新时期提出的新任务?杨金海强调:“要点在深入群众。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只有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体悟群众的真情实感,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问题抓得准,道理讲明白,写出好文章,做出大学问。”

    宣传思想文化队伍自身成长的需要

    1952年,著名作家、中国青年报编委柳青全家迁往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像一个农民一样一住14年,写就不朽著作《创业史》。

    改革开放肇始,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袁养和,长期蹲点华西村,写就长篇通讯《农民爱这样的社会主义》,既为华西村的发展正了名,也为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及时的舆论支持。

    在新的历史时代,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提高综合素养,写出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新闻作品?

    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认为:“出路在‘走转改’,源头也在‘走转改’。”他对记者表示:“就文艺领域而言,只有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想人民所想,写人民所愿,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才能创作出一批又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文艺工作者也才能在这一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水平。”

    “‘走转改’是理论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内在需要和重要实现途径。”杨金海对记者强调,“过度专业化以及很多青年学者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的情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研究者的眼界。‘麦苗韭菜分不清’的情况在青年学者中并不鲜见。如果这样搞理论研究,特别是现实问题研究,就很容易脱离实际。理论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理论作品。”(记者 曹建文)

 
 
 相关链接
· 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 河北新闻界践行群众路线扎实推进“走转改”活动
· 中国社会科学院部署全面展开“走转改”活动
· 社科院:以国情调研形式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