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德科技合作面向未来——访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29日 17时1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德国汉堡11月29日电(记者 唐志强 徐然)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五届会议29日和30日在德国北部城市汉堡举行。中国政府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在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当前中德关系得到全面升华,其中中德科技领域的合作面向未来,长期、持久、可持续。

    万钢说,中德科技合作历史悠久,两国早在1978年就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30多年来,双方在共同科研、学生学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发展,在先进制造、信息化、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等方面合作都很深入,并且仍在朝着更深化的方向推进。

    “现在中德科技合作到了机构间合作的程度,我们把双方产学研结合在一起,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科学创新研究平台,结合教育和科技,实现更深入更持久的发展,”万钢说。

    自2010年以来,中德已先后设立电动汽车联合研发中心、中德清洁水创新研究合作项目、中德生命科学创新平台等合作研发机制。在2012年8月30日的第二次中德政府磋商期间,中德又签署了《关于在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和《关于拓展在电动汽车和气候保护方面合作的联合声明》。

    以电动汽车为例,中德之间的合作涵盖电化学、蓄电池、电驱动系统等关键技术,也涉及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未来整车研发、智能交通等各个方面。“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合作,”万钢说,“面向未来的产品应该共同开发,既要满足德国市场需求,又要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在其他节能减排领域,万钢也看好中德的合作前景。他举例说,在半导体照明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推进最快的国家;而德国有些企业在照明质量技术研究方面,在汽车等方面的应用上做得不错。“双方各取所长。”

    万钢认为,交流沟通是中德面向未来合作的重要基础。政府磋商使得两国在战略问题、合作问题、甚至政策细节上,都能开诚布公地互相交流;研究机构之间、高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大家在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上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企业之间的交流能让大家共同研究和开发适应市场、面向未来的产品;而青年人之间的交往使得中德文化更加被对方所理解。

    “我自己在德国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成千上万像我这样的人在德国求学、工作、生活,包括现在我们在这里的三万多留学生,”万钢说,“每个人都能是中德友好的桥梁。我想,这是中德合作面向未来最重要的基础。”

 
 
 相关链接
· 科技部部长万钢巡视第十四届工业博览会科技展区
· 万钢发表题为"携手创造中欧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演讲
·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京会见哥斯达黎加科技电信部长
· 万钢会见全球环境基金主席兼总裁石井菜穗子一行
· 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本溪国家高新区建设推进大会
· 万钢会见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副州长兼财政经济部长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