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领导活动
 
温家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9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强调
珍惜恢复重建成果
努力开创灾区发展振兴新局面

    5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于5月9日在都江堰市主持召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至9日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于9日下午在都江堰市主持召开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认真总结宝贵经验,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努力开创灾区发展振兴新局面。

    温家宝对四川、陕西、甘肃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和对口支援省市的援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目前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灾区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实现再生性跨越,精神家园得到了同步重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超过了灾前水平,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对灾区的恢复重建,群众十分满意,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赞誉。

    温家宝强调,恢复重建的胜利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又一伟大壮举,很多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重建放到优先位置。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灾后恢复重建。注重处理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坚持科学选址,避开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泄洪通道,确保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将恢复重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从灾区原有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出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努力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举全国之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灾区重建。中央财政及时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实施“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支援。五是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灾区群众在恢复重建中的主体作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六是坚持依法重建,注重灾害应急管理和灾后重建制度建设。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办事,做到政策公开,规划公开,规范操作,透明运行。

    温家宝强调,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灾后重建成果,加快提升灾区内生发展动力,解决好灾区群众现实困难和长远生计,深入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自强奋进建设好美好新家园。

最新|活动|出访|会议|论述|图片

    4月2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会见印尼国际医疗队队员。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温家宝会见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印尼国际医疗队员

    新华社雅加达4月29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9日在雅加达会见了曾来华参与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援工作的印尼国际医疗队队员。

    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为增进两国人民友好作出特殊贡献的印尼国际医疗队队员们表示敬意和感谢。他说,汶川地震发生后,印尼政府和人民第一时间向中国人民伸出援手,向甘肃文县灾区派遣了由20多人组成的医疗队,你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你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紧急医疗救治服务,也带来了印尼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中印尼继续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合作,共同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希望你们继续关心支持中印尼友好事业,欢迎你们有机会再去中国看一看。 >>>详细阅读

     [2009年]

温家宝在四川考察时指出
努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

    国庆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温家宝说,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克服种种困难,顽强拼搏,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当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处在攻坚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科学重建,着眼长远发展,确保质量安全,完善规划政策,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 >>>详细阅读

都江堰市中小学生签名画集赠总理表深情
温家宝给地震灾区孩子们亲笔回信予勉励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四川省都江堰市156名中小学生代表全市中小学生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寄来他们签名的画集《美丽的花朵》。近日,温家宝总理给都江堰市全市中小学生亲笔回信,感谢这些灾区孩子们签名寄赠的画集《美丽的花朵》,勉励他们“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去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温家宝总理亲笔回信手迹和《美丽的花朵》画集。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 摄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到来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给四川省都江堰市全市中小学生亲笔回信,感谢这些地震灾区的孩子们签名寄赠的画集《美丽的花朵》,勉励他们“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去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详细阅读

   1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四川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德阳、汶川等地,和灾区人民一起过年。这是1月24日,温家宝在北川县擂鼓镇猫儿石村看望羌族群众。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温家宝总理和四川地震灾区群众共度2009年春节

    今年是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惦记着灾区的群众。1月24日至25日,他来到四川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德阳、汶川等地,和灾区人民一起过年。

    24日下午,温家宝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陪同下,来到北川县擂鼓镇猫儿石村。这是一个羌族聚居村,地震中房屋全部倒塌。8个月后的今天,一座以古羌女神命名为“吉娜”的新村寨拔地而起。放眼望去,高大碉楼周围,是一排排崭新宽敞的羌族民居。家家户户挂起大红灯笼,村民们穿上民族盛装,敲起欢庆锣鼓,羌寨里洋溢着节日快乐的气氛。 >>>详细阅读

     [2008年]

努力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温家宝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我们经历了100多个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军民,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谱写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壮丽篇章。现在,我们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全面部署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详细阅读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举行“记者招待会”

    9月2日上午,在汶川大地震过去110多天、灾区大规模恢复重建工作即将展开之际,正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在赴汶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慰问受灾群众后,就近在居民安置点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社成都9月2日电(记者 李斌)9月2日上午,在汶川大地震过去110多天、灾区大规模恢复重建工作即将展开之际,正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在赴汶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慰问受灾群众后,就近在居民安置点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详细阅读

 大爱无疆  重建家园
——温家宝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纪实

    9月2日,温家宝来到都江堰新建小学过渡板房学校看望孩子们时,孩子们簇拥在总理身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近日来到四川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区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情况,对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近日来到四川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区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情况,对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

    这是“5·12”地震发生以来温家宝第四次来到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大地震过去110天了,四川地震灾区是个什么情况?百姓安置得怎样?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如何?8月31日至9月3日,温家宝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的陪同下,来到汶川、青川、北川、都江堰等地震灾区进行考察,深入村庄、学校、医院、企业、居民临时安置点和道路抢通现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施工队伍,鼓励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详细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6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八年六月八日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温家宝:努力做好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团作报告
· 新闻办介绍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并答问
· 物质重建与精神崛起的豪迈凯歌——汶川重建启示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
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