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局局长:努力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08 17:41 来源: 海洋局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全面而精辟的论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理论联系实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视野开阔、思想深邃,对当前海洋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我们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遵循,为我们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海洋强国是历史的选择和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在海洋上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综观历史,大国发展莫不与海洋息息相关。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是依靠海洋走上发达之路,其中,海洋资源、海洋空间都为其成功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拥有过优秀灿烂的海洋文明,我们的先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在长达上千年的时间里,通过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我国同世界各国互通有无,中华文明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15世纪上半叶,郑和七下西洋,更是人类历史上的航海壮举。但自明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和西方建立海上霸权之际,中国封建王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经济技术发展缓慢,综合国力日渐衰落。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间,西方列强大多通过海上不断入侵,使我国逐步沦为有海无防、备受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外敌从海上入侵就达470余次。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可以说,海洋事业关系我们民族生存发展,关系我们国家兴衰安危。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和美好夙愿。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海洋经济已经连续多年呈现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看,海洋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2013年,在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环境下,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7.6%,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513万人。到2020年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海洋开发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必将更加明显,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我国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看,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瓶颈约束日益突出,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矿产、生物等资源。此外,在大洋、极地和国际海底,我国也拥有广泛的合法的海洋利益。这些都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接替资源空间。从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看,我国经济已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直接牵涉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看,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随着海洋开发利用强度的不断加大,海洋污染损害事件屡有发生,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海洋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对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自身的环境权益提出了新愿望和新期待。这些都需要通过进一步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来逐步解决和实现。

(三)建设海洋强国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紧迫需求

近30年来,国际社会更加重视海洋。联合国把21世纪确定为“海洋世纪”,并把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迈进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新阶段。当前,海洋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纽带,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更加明显。世界各国以维护和拓展海洋权益、空间为核心的海洋综合实力竞争愈演愈烈。沿海国家纷纷制定或调整海洋发展战略,加快海上力量建设,并采取一系列先发制人的行动,加强对海洋的有效控制和对他国的战略钳制。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我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围绕南北两极和2.5亿平方公里公海这一新疆域的国际竞争、权益斗争持续升温,国际海底区域新矿物、新生物和新基因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与此同时,沿海国家甚至内陆国家为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积极参与海洋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及国际组织活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提高海洋监测与灾害预防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上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多,海洋极有可能成为干扰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和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对海洋的管控能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步伐,更加有效地维护和拓展我国的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持续增强,海洋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初步确立,维护海洋权益能力明显增强,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些成就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海洋强国的基本内涵

对于海洋强国的内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现阶段,就我国的具体国情而言,海洋强国是指在管控海洋、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方面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其主要特征应包括:海洋经济发达,各海洋产业经济总量在整个国家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例;海洋科技创新强劲,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具有强大的海洋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科学、适度,人海和谐;海防力量强大,能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在维护人类海洋和平、促进国际海洋事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国际海洋事务发展的潮流,主动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作为,开拓进取,争创新业绩,实现新跨越。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在实际工作中始终遵循五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放眼全球的发展视野。要将管辖的内水和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规划,明确重点,协同实施。重视抓好管辖外的公海大洋、国际海底、南北极科学研究,适应“极地、深海”新疆域的战略较量。二是必须坚持陆海统筹的发展格局。综合考虑陆海空间的自然禀赋,做到发展定位、产业布局、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各方面工作之间的有机衔接,协调发展。三是必须坚持科技引领的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实施科技兴海、科技强海战略,提升科技对管控海洋的决定性作用。四是必须坚持人海和谐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注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五是必须坚持综合协调的发展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合力。

(二)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目标

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我们认为,从目前到2050年,应分两步走。一是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立足实现若干目标,为实现建成海洋强国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到2049年前后我国建国100周年建成中等发达国家时,跻身世界海洋强国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海洋强国。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们应立足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海洋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加大;海洋开发空间布局全面优化,海域海岛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成效显著;陆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近海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海洋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海洋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建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海洋综合管理体系趋于完善,海洋事务统筹协调、快速应对、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参与国际海洋事务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国际海域与极地科学考察活动不断拓展,深海资源开发能力显著提高;海洋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海洋意识普遍增强,海洋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海洋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在我国沿海地区,涌现出2/3各具特色的海洋强省强市强县,为实现建成海洋强国奠定良好基础。

(三)建设海洋强国的主要任务

从长远来看,建设海洋强国应在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5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一是不断深化认知海洋的程度。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深入探索认知海洋。要加强和深化海洋科学研究,揭示海洋的基本规律,更加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大力培养造就海洋专门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人才保障。加强海洋科普与海洋文化传播,全力提升全民族海洋意识。二是持续提升利用海洋的水平。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注重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拓展海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全面优化生态海洋的格局。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构建美丽海洋。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合理配置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沿海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贡献。四是显著增强管控海洋的能力。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强化综合管理海洋和协调配合。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规,提高有效监管、监视监测和维权执法能力,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国内与国外相统筹、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有效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五是努力营造和谐海洋的局面。建设海洋强国要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和沿海国家一起,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四)建设海洋强国要走和平崛起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会形成新的海上霸权。我们绝不会走历史上一些大国殖民掠夺的海洋强国老路,那条路既与世界和平发展大势背道而驰,更不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我们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历来主张“尚和贵中”。中华民族是一个连绵不断并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伟大民族,为人类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百年的屈辱史也使中国人民更加珍惜和平,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和平与民族复兴紧密关联。《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战略抉择。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途径完全不同。当然,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并不排斥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海上防卫力量。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海洋争端,我们主张要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通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交流,与世界沿海国家一道,使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和谐之海。

围绕“四个转变”要求全面开展海洋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国际海洋事务发展潮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海洋工作“四个转变”的要求开展工作。

(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必须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继续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调节近岸区域用海方向和规模,强化海域海岸线资源存量管理和精细化配置,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继续加强对海洋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在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支持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低消耗、低污染、高收益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三是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国家级产业园区为依托,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巩固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海水利用业,扶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以及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四是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努力使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60%以上。

(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一是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要将其摆在优先的位置并纳入各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建立陆海统筹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制度及其配套措施;加大海洋工程环评的公众参与力度,坚决杜绝严重损害海洋环境的项目上马;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涉海部门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加快建立实施溢油等海洋环境事故的生态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在环境问题突出区域,有效恢复我国重点海域和海岸带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继续推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建设滨海湿地固碳示范区。二是进一步实施精细化海域管理。认真落实全国及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和审批,提高单位岸线、用海面积的投资效益,使自然海岸线保有率达到30%,保持海岸的动态平衡。三是加大海洋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边申请、边审批、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以及化整为零、越权审批的违法行为。

(三)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一是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精心规划和编写一个体现大海洋、大联合、高质量的战略性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国际化战略,以全球视野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在更高的起点提高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二是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海底探测和深水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能、海水利用、海洋健康养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修复、海洋卫星、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海洋权益维护等高技术方面,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成果。三是加强对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海洋科技为内生动力,引领海洋传统产业向标准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带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对海洋产业新业态、新产业的支撑能力。四是要深入开展大洋和极地科考工作。加强南北极和大洋科考基础能力建设、国际海域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维护我国的海洋合法权益,拓展我国的发展空间。

(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

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既要维护我海洋权益,统筹谋划,积极作为,提高维权能力,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开展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的准备,又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海上的和平稳定。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动互利友好,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按照“亲、诚、惠、容”的要求,通过合作交流,与周边国家增信释疑,化解分歧,消除误判,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当前,我国海洋事业已经进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新阶段,海洋系统全体职工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加大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推动海洋事业实现新突破,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 杨程新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