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星辰大海出发 中英合作升级新篇章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19 11:1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7日,李克强总理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共见记者。在见面会上总理表示,中英将共同设立总额为2亿英镑的科学基金,以加强联合科学创新合作。同时,两国的《联合声明》也强调了将重视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的作用,推进卫生、环保科技、水和食品、城市化、能源和教育等六个优先发展领域的科研。

    此次价值2亿英镑的科学基金的设立是三十多年来中英科学合作的一次总结。1978年,中英两国便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书;1998年,双方更是确定了将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自1998年以来,中英两国已隔年轮流举办过6次部长级科技合作联委会。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英在前沿科学、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环境、人口健康、食品安全、应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展开了充分的合作,创建了包括“中英创新计划”、“中英科学桥计划”、“中国明天计划”等多个合作平台。近年来共设科学基金的合作形式更是受到两国政府与学界的青睐,如联合研究创新基金(又称“牛顿基金”)便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而此次设立的2亿英镑科学基金无疑将把两国科学合作向前推进更大的一步。

    如果将目光探溯入历史深处,我们会发现中英两国的科技互助早已进行了数百年。古代中国在经验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英国近代兴起所依赖的远洋贸易、商业文书以及枪炮弹药都深受中国四大发明的泽被。只是中国一直逡巡在现代科学殿堂的门前,久久不入,被后来者居上,人们唏嘘之余更多是不解,成为科学史上著名的“李约瑟之谜”。其实,谜底并不复杂。现代科学在英国的出现是因为两个传统的结合,即讲究经验实证的工匠传统与以理性追问终极意义的哲学传统的结合。在17、18世纪的英国,工匠与哲学家两个身份的结合诞生了最早的科学家,他们以实验实践来寻求终极真理,开启了现代科学之门。中国没能经历这样的结合,工匠唯有经验,而哲学家囿于思辨,古代中国就此与现代科学无缘。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华文明也融进了新的基因。在以英国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文明的刺激下,中国人也学会了运用经验手段来探索超越朴素经验的终极世界,追寻人类与自然的终极奥秘,成为中华文明最重大的自我革新。而今,我们站在这条历史长河的末端,回望着往昔的艰难曲折,我们更加珍视中英两国科技合作新进展里的历史意义:这是中华文明自我革新的巨大成就,我们完成了伟大的追赶,得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认可;同时我们也没有骄傲自满,中国人对“实践检验真理”的现代科学仍保持着强烈的兴趣与十足的动力。中英科学基金将太空项目——这个最能体现现代科学真谛的领域——列为第一个合作项目,在总理看来无疑显示了“我们合作的雄心”。

    中英科学基金的设立有着超出科学领域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会促进科技的进步,其本身也代表了国家合作方式的升级。正如总理所讲,“我们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买卖”,中英科学基金设立的背后其实是中英两国在携手共建人类新秩序上的共识:无论是向着星辰大海的前进,还是针对人类新未来的探索,中英两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应该携起手来,以分享合作的态度,以平等协商的途径,戮力同心,共同进步。这个科学基金的设立将成为中英科学合作乃至更广泛层面合作的新起点。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两国政府首脑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向英国派遣1万名公费留学生,英国也将在2020年前输送8万名学生来华学习。这些学生将是此次中英合作的最大受益者与责任肩负人,他们承担起了合作共创人类新未来的历史使命。向着星辰大海出发的新生力量,已如八九点钟的太阳,冉冉东升。(陈澹宁)

责任编辑: 穆淼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