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爱满灾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08 20:15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8日电 灾难无情人有情。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汇成一条关爱和奉献的河流,流淌在破碎的废墟上。

    千山万水挡不住的牵挂

    地震一发生,他们就汇聚而来。从3日起,地震重灾区只要走路能到达的地方,就不断有志愿者进入。他们走过陡峭的山路,穿过危险的塌方体,乘车、骑行、徒步进入重灾区,走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据云南团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灏茗介绍,截至8日中午12点,云南鲁甸地震受灾区各乡镇已有超过5000名志愿者在默默地做着服务。

    在龙头山镇龙泉村,5日下午3点,一群志愿者刚刚给村民搬来半帐篷方便面,席地坐在路边休息。他们当天中午才徒步赶到,来不及吃午饭,就跑去帮忙,“遇到了就是一个团队了”。有来自昆明的大学生,有昭通来的中学生,还有正在大理旅行的驴友,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年仅15岁。很快他们就又前去领取下一个任务。

    在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记者看到,志愿者们有的在烧水、做饭、打饭,有的在捡垃圾清理卫生,有的在登记、发放物资,还有的走进各个帐篷对受灾群众做防疫知识普及。记者采访时询问他们的名字,几乎每个人都不愿意透露。

    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志愿者,为了进入震中,特地买了辆摩托车,他觉得这不值一提:“不要问一个人的名字,大家都是为了灾区,我们每个人都出了力,这是一个集体,不是谁凭一己之力能完成的。”

    有一种“老灾区”叫志愿者

    正是因为感同身受,“老灾区”志愿者更能理解灾区最需要什么,也更强烈地感到要为灾区做点事,义不容辞。

    从四川到鲁甸,志愿者裴刚骑着越野摩托车而来。8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已连续第三天带着物资进抵震中龙头山镇。

    这个肤色黝黑的壮硕汉子,骑行时,风驰电掣;走下摩托车,却一瘸一拐。

    记者看到他右腿腿弯处有一条五六厘米的伤口。为了避免牛仔短裤裤脚摩擦伤口,裴刚索性把裤腿撕开。这几天,他带着伤口在滑坡遍地的山里骑行运送物资。

    志愿者生涯,起于汶川地震。“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晚上睡不着,必须把自己累到闭上眼就能睡着的状态。”裴刚说,“太悲惨、太深刻,抹不去。”

    家人起初并不理解。“一个理由他们就同意了:汶川地震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来帮我们的,他们遇到灾难了,我们不应该帮帮他们吗?”

    在龙头山镇光明村十四社,看到村民们太缺少食品、药品,裴刚二话没说,又把随身携带的包裹翻了个底朝天:一个桃子、两个苹果、两袋压缩饼干,一些口服、外敷的药品……

    看到裴刚一瘸一拐离开,村民们急急拿着他刚放下的药,跟出来要给他包扎伤口。

    “不用了,这些东西留给你们用吧,你们更需要。”裴刚边说,边艰难地跨起右腿,爬上摩托车,驶向下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

    生活在志愿服务中继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灾乡镇的安置点,很多村民都自发来帮厨,成为一股特殊的志愿者力量。

    记者到达会泽县纸厂乡罗别古小学安置点时,已近傍晚,天下了点小雨,安置点上空炊烟袅袅。

    走进厨房,每个人都非常忙碌,却看不到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说话的声音很少,只有洗菜、切菜、炒菜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记者注意到,人们大都面露悲情,默不作声。

    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正在切肉,旁边是他的亲戚,两个人却鲜有交流。采访中,小伙子一直不吭声,执著地切肉,像是把满心的苦闷汇聚在刀刃,却又隐忍着不发泄出来。

    一旁,55岁的周华英正忙着洗菜做饭。地震几天来,身患类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的周华英一直义务在这里帮厨。家里受灾不重,她愿意与记者交流:“我是罗别古村的老党员了,地震这么大的灾,自己能做一点是一点吧。”

    周华英不仅自己来了,还动员弟媳妇等能劳动的4人一起来帮忙。“周围受灾的人都来帮忙了,何况咱家没遭灾,没啥好说的,就是尽份心。”周华英说。

    志愿者帮志愿者圆梦

    在地震灾区,还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刚刚参加完高考,却又遭遇地震,家人遇难、家园被毁,有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找不到了,他们一边为未来发愁,一边又主动来当志愿者。

    17岁的张俊刚刚考上长沙理工大学。终于可以走出大山时,地震却让他陷入困难。

    家里的房子成了危房,家里主要经济来源——花椒也被横行肆虐的洪水和泥石流毁掉了,哥哥在中南民族大学读大三,学费来自助学贷款。家里今明两年的生活都难以保障,还能去上大学吗?

    来不及细想,他选择先去做志愿者。在龙头山镇卫生院,他帮着往各村卫生室搬送药品,顶着大太阳冒着灰尘一去就是几公里。

    张俊不是唯一一个。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晓禹在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在地震灾区,很多高中毕业生家园被毁、失去亲人、录取通知书被埋……眼看要开学了,这些学生要做的入学准备全都没法做了,还有的学生都不准备上学了。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特地针对这种情况组织“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对鲁甸县、巧家县、会泽县、昭阳区、永善县等重灾乡镇参加高考并被二本以上高校录取的大学新生每人资助5000元,解决最紧急的入学问题。

    “一次地震,可能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开展这种志愿服务,就是帮助灾区大学新生们解决从家门到校门的困难,为这些特殊的志愿者们‘圆梦’。”杨晓禹说。

责任编辑: 司徒宇乾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