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不结盟,中国“伙伴”遍全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2-23 21:04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 杨依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埃及总统塞西23日在北京共同决定将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是一个外交高频词。“伙伴关系”究竟是什么?中国结交了多少“伙伴”?不同表述的“伙伴关系”内涵有何差别?

全球化时代“结伴不结盟”的全新实践

追根溯源,外交中的“伙伴关系”是一种形象的用法。

“伙伴”旧作“火伴”,最早是军事概念。《辞海》解释:古代兵制,五人为列,二列为火,十人共一火炊煮,同火的称为火伴(见《通典·兵一》引一说)。因用以称同在一个军营的人。现引申为在一起生活或工作的同伴。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介绍,“伙伴关系”提法在国际关系中早就有了,但是将其全面落实到外交实践中,中国可谓最言行一致。

中国在世界上建立“伙伴关系”的实践主要开始于冷战结束之后。1993年,中国和巴西就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巴西由此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今年12月11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外交部新年招待会上说,中国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与国际关系中一度盛行并现实存在的“结盟”不同,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特点是“结伴但不结盟”。苏长和说,作为旧时代国际关系的特点之一,结盟本质上是零和思维、冷战思维,总是针对第三方,是国际不安宁的一个重要原因。结伴则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将合作共赢作为目标,非常符合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

苏长和用一句话概括了“结伴”和“结盟”的区别:“结盟是‘找敌人’的旧国际关系思维,结伴是‘交朋友’的新型国际关系思维。”

诚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所言,国际关系很多时候就像人与人的关系。有生人、熟人、朋友,也许还有敌人。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必要搞“敌友外交”,而是要多结伴、不结盟。

中国的“伙伴”:丰富多样,各有特点

中国在世界上建立的“伙伴关系”名称各异,有“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等等,加上各式定语,以“伙伴关系”命名的双边关系定位至少有10余种。这些不同表述的背后涵义有何差别?

苏长和说,“结伴”非常灵活,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外交发展以及双边关系需要建设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观察人士指出,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是“伙伴关系”,由于双边关系千差万别,“伙伴关系”也有细分。

细微差别背后有玄机。比如,“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比“战略伙伴关系”多了“全面”二字,显然更高一个层次。双方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一般都会表明将合作拓展到双边关系各个领域的意愿,并提出政治、经贸、人文、国际和地区事务等方面合作的具体内容。

再如,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表述是目前仅有的。苏长和认为,这体现了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之间更高的安全信任关系。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两年间会面达10次以上,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自1996年建立以来已连续开展19次,都说明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十八大以来: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构建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展现更加进取的姿态,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构建进入新阶段。习近平主席的每一次重大外交活动,几乎都伴随着一对或多对伙伴关系的诞生或加强。新建立以及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和丰富的伙伴关系达数十对。有几个颇具代表性:

--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建立的首个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同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中韩决定作“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极大丰富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也为今后中韩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两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印决定实现优势互补,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

苏长和说,在建立和深化伙伴关系的实践中,通过制定双边关系五年或十年规划等,中国更加重视将双方各自发展战略对接,筑牢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民意基础,构建更广泛的命运共同体。

不叫“伙伴”,关系不一定不好

纵观全球,中国的伙伴关系网络触角正伸展到世界各个角落。但是,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和中国明确建立“伙伴关系”。这是否一定说明双边关系不好?

答案是:不一定。作为一个国际关系名词,“伙伴关系”表明了双边关系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方向,但不是关系好坏的唯一划分标准。建立了“伙伴关系”的国家之间也会存在分歧和问题,而没有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之间也可以开展许多合作。

“任何双边关系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苏长和说,没有“伙伴”两字,并不意味着没有向伙伴关系转化的潜力。关键是有关国家应放弃给自身内政外交造成束缚的结盟逻辑,采取“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际关系思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对中国而言,没有所谓“阵营”,只有真诚伙伴。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结伴不结盟”的实践,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越走越宽广,也正为国际秩序的演进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可以期待,和平发展的中国,“伙伴”将越交越多。(参与采写:熊争艳、刘华、王慧慧、朱佳妮)

责任编辑: 戚轩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