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2014年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盘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2-25 15:26 来源: 气象局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气象事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持不懈地推进气象现代化。”郑国光在2014年夏季中国气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情况通报会上如是说。2014年,从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气象服务,到云南鲁甸抗震救灾气象服务;从沿海等地妥善应对台风灾害,到京津冀科学推进大气环境治理。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则是中国气象局党组夙夜为公,悉心布局;各地、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协调推进;全国气象部门认真落实责任,攻坚克难。2014年即将过去,面对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时代使命,中国气象人把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

    局党组带头 抓好关键一年

    2006年,国务院3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使我国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

    “2020年”,既是必须完成任务的“红线”,更应是果实丰收之时。从2011年中国气象局开展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到2013年《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的通知》印发,气象现代化从试点转向全面推进阶段。即将过去的2014年,则成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承上启下的一年。

    中国气象局党组在党组书记郑国光的带领下,审时度势、锐意进取、精心谋划,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2014年,3次中国气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气象部门司局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均强调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性。今年,中国气象局共召开了3次国家级气象现代化推进会议,还组织专家对国家级气象现代化进行座谈。局党组带头参与学习、讨论,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在2014年,《省级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实施办法》《国家级气象业务现代化目标任务和评价方案(2014-2020年)》《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2014-2020年)实施方案》以及《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2014—2020年)》先后出台,指明了国家和省级气象业务现代化目标任务,梳理了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路径,建立了国家和省级气象现代化测评体系。中国气象局从2013年6月开始组织编写《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目前已经送审。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还要紧紧依靠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动力。8月29日,局党组作出重要决定,原中国气象局现代化办公室和中国气象局全面深化气象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合并为中国气象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暨深化气象改革办公室。事实上,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目的是着力解决制约气象事业发展、影响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

    落实责任 凝聚全部门之力

    气象现代化蓝图宏伟、任务艰巨,只有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气象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意识,将现代化建设任务科学、合理地分解到单位和个人,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并完善绩效考核、跟踪督查、监测评价、奖惩问责等机制,现代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014年,中国气象局党组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中国气象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气象改革各项工作职责及其主体责任,确定了局党组、现代化暨改革办、机关各职能司、国家级业务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的主体责任,建立了责任体系。

    这一年,中国气象局实时监测省级气象现代化进展,开发了国家和省级气象现代化综合考评系统,建立了气象现代化指标测评数据库,并为开展国家和省级气象业务现代化的统计评估工作建成统一的工作平台。然而,要想实现气象现代化这一伟大构想,单靠气象部门一家之力显然不够。推进气象现代化需要将气象工作放到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全局中去谋划、部署和推进。

    2014年,中国气象局领导先后4次出席省部合作联席会议,5次出席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听取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及实施方案编制的工作汇报。

    在气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政府名义出台了推进气象现代化意见;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召开了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印发了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印发了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办法;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颁布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内蒙古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还成立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或协调机构。

    全面推进 耕耘成果初现

    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京召开。“天帮忙、人努力”,“APEC蓝”成为很多北京人的“年度记忆”。破解“十面霾伏”困局,离不开气象现代化。气象部门从创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入手,敢于担当,深化合作,融入决策,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的成立就是业务现代化的佐证。而重视科技支撑则是练好“内功”,没有前期大量的科研和技术储备,就不可能有APEC会议保障中的准确预报和有效服务。

    2011年,中国气象局党组决定在江苏、上海、北京、广东四省(直辖市)进行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随后增加了重庆和浙江的宁波及杭州。3年过去了,试点省(直辖市)均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2014年9月23日,第1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在上海登陆,面对瓢泼大雨,社区气象协管员及时行动,挽回了市民不少经济损失。在上海市中心,社区不下5000个,气象部门创新思维,结合上海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和社区“自治家园”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让街道、居委会、小区居民一起担当社区气象防灾的“主力军”。

    回忆起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级)登陆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的情景,市民陈春景仍心有余悸。他庆幸提前两天就收到了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把生命与生计都保住了。”而他要感谢的是气象部门作为“主力军”所打造的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2014年,江苏气象部门圆满完成青奥会开幕式服务保障工作。“智慧气象、精致服务”的理念与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密不可分。更精确的观测资料、更高分辨率的数值预报产品、更完善的部门联动机制……这是一个伟大时代为气象工作创造的有利条件。

    在浙江杭州,气象部门创新打造雨量监测分析“一张图”,实现6个交通气象站、21个环保监测站、617个水文站、109个地质灾害气象站和30个城管雨量站的资料实时共享。气象部门可据此提供逐小时更新、精细到1平方公里的网格化雨量监测分析产品。宁波气象现代化建设将特色气象服务作为突破口,同时全面推进残障人士气象服务,目前,全市5万多名残障人士可免费获取气象信息。

    肩负着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重任的重庆市,2014年,市气象局积极探索由地方政府推动区县农业气象服务规范化建设和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预警预防规范化建设工作,并以“两个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带动全市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共171部,常规地面、探空观测站点数量与美国相当;已建立起完整的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及应用体系;已建立环境气象、海洋气象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业务体系,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已经连续两年小于100公里。布局愈发合理的监测网络,更加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更为广阔的预警信息覆盖面,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能力愈加提升……更重要的是,悄然间,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已惠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记者段昊书 任俊 汪玲玲)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